一时之间,在大江南北,处于农闲时刻,广大闲的没事干,正愁没有新鲜话题可聊的人民群众,纷纷在酒肆茶馆、饭桌炕头上,用“tmd”、“tnnd”、“我ct。。。”等充满着感**彩的爱国主义语言,强烈谴责伪周贼子这种反人类、反社会、反进步的野蛮而又不和谐的行为。马云“仁君”风范,受到全国人民的普遍赞扬,有些人甚至认为他是当世“活菩萨”,是玉皇大帝派下来解救百姓苦难的神,是当之无愧的“天子”。而楚军的形象,也成了“舍生取义”、“敢为百姓”的代言人。在这次运动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也大幅度提高,特别的内心空虚、精力充沛而又无处发泄的青年人,更是纷纷要求参军参战。纯朴善良的百姓,也在一夜之间,对昨天还在偷鸡摸狗、占小便宜的楚军将士,立刻尊敬了起来,以一种万分慈祥的眼光看向楚军将士。这么一来,驻守在内地的楚军将士,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在百姓狂热的注目礼下,军纪登时好上了许多。
而在马云不在汴京时,为了处理政务方便,临时组建的政事堂五位大佬徐仲雅、范质、拓跋恒、石文德、王赟,根据马云扬州谈话的精神,紧急磋商之后,奏报马云批准同意,连日来,在各自主持的部门,召开关于“皇帝陛下扬州谈话”的谈话。他们纷纷要求,要全面理解大皇帝陛下的谈话精神,要清楚的了解到国内国际形势,在思想认识上,既要反对“急统”、又要反对“苟安”,要深刻的认识到楚周对立,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各部的官员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戒骄戒躁,将皇帝陛下的指示切实的落实执行,既要反对放空炮,讲大话,又要反对安于现状,不敢前进。最后,他们还号召全国官员、士绅、百姓,要紧密的团结在以大皇帝陛下为核心的朝廷周围,高举“儒教”的伟大思想旗帜,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由一个胜利迈入另一个胜利。
政事堂的谈话以邸报的形势,传达到封疆大吏们手中,各地的布政使们也赶紧召集官员们,隆重召开了关于学习《政事堂关于学习大皇帝陛下扬州谈话精神的会议精神》重要文件的大会。在这些会议上,主持地方政务的布政使,根据政事堂会议精神,一方面要学习会议精神,提高思想觉悟,充分认识“周楚并立将长时间存在”的现状,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整军备战,支援前线,他们提出了本地方的任务,把开垦荒地、修建渠道、发展经济、提高税收等具体的工作项目,一一的以数字化的形势布置下去,让州县按时完成,所交代的任务。整个楚国官场在鸡飞狗跳的同时,发挥出极大地工作热情,在极短时间内,准备了大量军需资源,为扩军奠定了条件。
正文 第105章 后宫
原本要尽快南返金陵的大皇帝马云,为了巩固淮南安全,检查淮南官员的工作情况,在淮南重镇扬州,停了下来。他一面召集官员,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一面督促兵部派员在淮南招募军队,重组淮南军团。直到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开展学习“皇帝陛下扬州谈话”的活动之后,马云才决定继续南返。
“巧儿,又有什么事情了吗?”皇后赵紫英笑盈盈的问道。
“娘娘,皇上要回来了,您知道吗?”巧娘不但不回答,反而反问道。
“知道啊,怎么?莫非陛下又有什么别的想法了吗?”赵紫英满脸疑惑的说道。
听说马云有可能在汴河被俘、甚至被杀,最着急上火的,就属这位皇后娘娘了。当时,赵紫英得到消息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要骑马去找自己老公,可是巧娘硬生生把她给劝了下来:上面有太上皇,旁边是皇室宗亲,下面的群臣有何太上皇合不来,如果皇后娘娘您走了,留下8岁的大皇子该怎么办呢?万一有个闪失,这。。。这皇帝陛下一生的心血不就白白损失了吗?
老公自然重要,可儿子也不能不管啊。犹豫了一下,赵紫英赶紧命人招来了政事堂众位大臣,同时,赵紫英还拿出来马云临走的时候,留下的“如朕亲临”的金雕令箭,控制住了申屠从坚指挥的近卫军,并且调令近卫军进金陵戒严,稳住了局势。
这个时候皇后突然召见政事堂诸大臣,徐仲雅、范质、拓跋恒、王赟、石文德五个人心里都明白,皇后娘娘是什么意思。石文德第一个表态,支持大皇子暂时监国摄政,范质接着就附和了石文德的意见。徐仲雅、王赟、拓跋恒也都同意了。
可是这事不算完,大皇子太小了,这国家大政最后由谁拍板啊?是政事堂诸大臣作为辅政大臣代皇子处理呢?还是恭请皇子的长辈处理呢?由于几个重臣,尤其是枢密副使李骧、刑部尚书赵普不在金陵,政事堂诸大臣做辅政大臣,李骧他们同意了倒也罢了,万一不同意,这事儿就麻烦了。
所以,就算他们心里有这个想法,他们也不敢说。而且,从古到今,除了权臣之外,国家大权从来都不会在大臣的手里。因此,就只能恭请皇子的长辈来垂帘听政。可楚国情况比较特别,如果马云挂了,楚国面临的最大难题则是:到底是皇后赵紫英也就是未来的皇太后摄政呢,还是太上皇也就是未来的太上太皇摄政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