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这是两种情况是那一种,大周面对的都是很尴尬的局面,使者被人严刑逼供,无论如何,大周都要采取具有针对**的行动;可是,现在的契丹政局诡异莫测,向来缠斗不休的两大派系,在刺马案的态度上居然前所未有的一致,异口同声的要捉拿拷问大周使者。让大周皇帝郭荣有点举棋不定,不做任何表态,这事儿说不过去;可是,如果表态了,事态万一激化,这对于致力于西征的大周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包袱。南北两大国上下齐出,大周能保得住中原大地吗?
依目前的形势来看,一旦契丹和楚国达成出兵的协议,契丹人正式和大周撕破脸皮,那么,大河南北将重燃战火。刚刚经历一场大战的周国,根本经不起这么大的消耗,从中原战败估计是难以避免的,即便是侥幸胜了,别人拍拍**走了,剩下这满目疮痍,大周也实在是无力支撑。那么中原到底是主动放弃好呢?还是实施焦土之战,寸土必争好呢?
可不管实施那一条,丢了中原,大周也就丢了争夺天下的底气。现在可不像三百年前的大唐,自居关中而治天下,关中不复当年繁华不说,这天下局势也与当年大不一样,当年关东之地战乱不休,窦建德、王世充、李密等人不断缠斗,给了李唐发展壮大的机会。如果,现在大周放弃了中原,中原大半就将落入楚国的手中,到时候,天下形势就变了。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当年王朴提出并不断完善的计划:放弃中原,但并不是完全放弃,而是扼守一些险要之地,比如洛阳、潞州等地,放游骑四处,*扰中原。让楚国得了中原,也不得安生。可这么做,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多线作战,一方面和西域的党项作战,一方面又和楚国、契丹干了起来,家底本就薄的大周,实在是耗不了太长的时间。
能不打,还是不打的好!郭荣脑子里划过这么一个念头。他正想着心思,猛然听到王朴这么一说,当下苦笑着,摆了摆手,说道:“王先生,这事怪不了太多,谁会知道马希萼居然这么命大!”
“他不是命大,是我们的探子,没有查探清楚。这事情的责任在我。我们花费了太多的精神在楚国身上,对契丹疏于警惕了。”王朴一脸的歉意。
郭荣摇了摇头,慢慢的说道:“藩王,难啊!”
这一句话说到了王朴的内心深处。郭荣当皇帝不过三个月时间,战乱、灾荒、叛乱、权臣、敌国,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让郭荣再也没有往日畅谈天下的时间,没有了煮酒论英雄的余暇。接手就是一副遥遥欲坠的烂摊子,除了白衣军,满手基本上没什么好牌,满腔壮志让郭荣无处施展,就仿佛自己是一个大力士,可周围偏偏是松松软软的棉花,有力气也撒不出去。只能是谨小慎微。可当藩王的时候,上有王竣等人阻挠,下有表兄弟李重进虎视眈眈,郭荣也不敢做什么太大的动作,更何况,时间上也不过。强盛一世的大周,从建立之日起到今天不过区区四年时间。
王朴的眼睛一时有些**润。很多事情看起来是一回事,可做起来却完全不同。他虽然不像诸葛武侯那样自比管仲乐毅,可也是自负甚高的人。可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谁会想到明明能看到马希萼,却死活捅不开那层窗户纸,杀不了马希萼。如果。。。如果马希萼死了,这事情不就好办了。马希萼一死,契丹和楚国蒙上一层**影,大周使者再和高模翰加强一下联系,这个局面说不定就搬过来了,谁知道却引发了贪墨案,还有**南逃大周,让高模翰投鼠忌器,不敢和大周使者过于频繁的来往。哎,或许。。。或许这由太原使者被杀案引发的贪墨案就是楚国的人干的,还真是被楚国人给赶巧了。
天算不如人算啊!
“陛下,眼下使者被抓,我大周是一定要有所反应的!”王朴说道。
“以王先生之见,此事当如何处理啊?”
“臣以为当明发诏书,痛责契丹人,重派使者到契丹问罪。另外,派遣派遣一厢禁军沿途护送使者,展示国威!”王朴说道。
郭荣按了按自己眉头,许久之后,方才说道:“如果,如果契丹人不予理睬,那我们该当如何呢?”
“陛下,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更何况,现如今大周和契丹尚未有什么冲突。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派人去上京申斥,接着让石守信等人在雄州整军布武,以示支持。至于,契丹人有什么反应,臣以为他们一定就会翻脸南下!”王朴慎重的说道。
郭荣心里有两个计较,一是觉得自己派人去契丹,一旦契丹人不理会,那这不就是自打自脸吗?二是觉得如果在边关布武,会不会刺激到契丹人,让契丹趁机借口南下。至于是不是有所反应。郭荣倒是有自己的看法,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反应,对朝廷,对天下百姓都没法交代。
郭荣一向以王朴为智囊,见王朴这么说,连忙追问道:“请王先生为朕解说一下!”
“陛下,契丹的宗亲耶律挞烈和勋贵高模翰,自从耶律璟即位之后,一直是争斗不休,向来你支持的我就反对,可眼下却似乎是有点合二为一的意思。对于此事,臣以为这是假象。耶律挞烈想南下,那不是什么私密之事。每年他管辖的燕京府诸州都会出兵南下*扰,而杨衮北归之时,只有耶律挞烈大肆出兵接应。上京传来的消息也说,耶律挞烈和楚国的田雨关系颇好,他的态度已经是一目了然的。可高模翰不一样,有人是人老成精,有人却是老小孩,高模翰精明是精明,可**格上却有点老小孩的样子,他和耶律挞烈斗气多年,绝对不可能向耶律挞烈低头。可现在他却站在了耶律挞烈的一边,那只能说明一件事,他在朝堂上很被动。咋一看,他被动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呢,可能是受到了贪墨案的牵连,二则是收到了咱们使者的牵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