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璟乾坤独断,高莫翰都老臣们心中颇为不满,却也不能再说什么了。耶律屋质等人心里面忍不住摇了摇头,叹息不断。既然皇帝都任命耶律挞烈了,一旦大军南下,这些老臣们都只能尽心尽力的负责后勤,如果大胜仗了,最大的功劳成了耶律挞烈的了,从此以后,他们这些老臣就只能像雨后桃花,随风脱落而去。
耶律挞烈倒是精神奕奕的说道:“陛下,咱们已经和楚国结盟。既然周军北上,淮南一带必然空虚,不如修一封国书督促楚国立刻出兵,一来缓解我军的压力,二来也能够给周军以沉重打击,让周军腹背受敌,进退维谷。”
耶律璟说道:“准了。”
“陛下。周军势大,燕云震动,天下汹汹,人心不安。臣请陛下御驾亲征,以彰我军士气!”高莫翰说道。
耶律挞烈愣了下,他第一反应是觉得这老家伙再给自己使坏,绕着弯儿、变着法儿的提醒皇帝,不能把军权给臣子。这话耶律挞烈还能反驳,再给他个胆子,他也不敢想当年的李辅国那样说:“大家(代宗)只要在宫里待着就行,不管什么事情都有我处理着呢。”更何况,他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反对,契丹立国历来,这些皇帝们都是马上皇帝,即便是号称文采**的耶律德光,也经常冲锋在前。哪怕是耶律璟自己也是上过战场的(不过败的却挺惨的)。而且契丹大臣们也从来不像中原的皇帝那样,觉得皇帝最好就是老老实实在皇宫里坐着,那也不要动,皇帝一上战场,大家伙儿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了。
耶律挞烈想了想,不得不说道:“臣赞同陛下亲征。”
耶律拽刺也在一旁说道:“陛下亲征,必然能够旗开得胜,像当年太宗皇帝那样,饮马**河。”说着之后,耶律拽刺立刻就后悔了,饮马**河确实是耶律德光的巅峰之作,可是巅峰刚过就是悬崖峭壁,没两天耶律德光就挂了。
耶律璟却不愿意出征,他摇着头说道:“区区周军,何须朕御驾亲征啊。耶律挞烈足以对付了!朕就在这上京等着听你的好消息。”
高莫翰却说道:“陛下,我契丹立国以来,向来都有御驾亲征的习惯。昔年太祖皇帝征渤海,太宗皇帝征后唐,无不是旗开得胜。陛下若在军中,军士们恍如有了主心骨一般,精神百倍,往往事倍功半啊!如果,如果陛下觉得周军不足以让陛下亲征,那陛下不如先去天岭山打猎。一边可以督战,一边也可以了解当地民风。两全其美啊。”
高莫翰这话说到了点子上,耶律璟不是怕打仗,他怕军中无聊。现在高莫翰这么一说,又想到出兵打仗的风光,于是,耶律璟点头同意了。
高莫翰说道:“既然陛下御驾亲征,可国事也不能荒废,臣建议由耶律屋质、高勋等人搬驾,以便陛下随时咨询。”
耶律挞烈终于明白高莫翰要皇帝御驾亲征是什么意思了,这老小子还是对自己率领大军不放心啊。
乱世平 第176章 敌不动,我不动
“耶律将军从上京而来,一路辛苦啊!”南京留守萧思温在南京城外对这远道而来的耶律拽刺说道。负责保护拽刺的人手倒是不多,不过这家伙不知道什么要来南京常驻,竟然带了七八辆遮挡的严严实实的车子。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为了陛下,为了我契丹国,就算是再辛苦百倍。末将也是心甘情愿啊!”耶律拽刺笑呵呵的说道,一点都不严肃。
萧思温贵为南京留守,全权处理山南事务(燕山以南)。从级别上来说,比信任的南京观察使耶律拽刺要高上一些。拽刺来上任,他作为山南总负责人原本是不需要亲自出迎的。可是,今时不比往日,周军大举北上,沿路的莫州、瀛洲先后投降,敌人不费什么力气就攻到了**城下。燕云震动,不管是汉军,还是契丹军都受到很大的波动。
在这种敏感的时候,耶律拽刺赶到南京来当这个观察使,其中的意味那还不明显吗?他来南京,肯定是带来了皇帝耶律璟是否发兵的消息。有了这确切的消息,是战是守,萧思温才好有对策。
相对于上京城里,百官齐齐要求南下决战。南京城里,面对着周军戳戳逼人的攻势,并非所有的人都被吓呆了,沉默不语的往往都是汉将,契丹军中要求主战的人也是相当的多,比如萧敌烈。萧思温手中控制着3万契丹军,3万汉军,可他就是在南京城里稳坐钓鱼台,丝毫不动。
不出兵说着容易,可契丹军中情绪汹汹,主战的人有,主张和汉将决裂的也大有人在。莫州、瀛洲、清州为什么丢失,原因还不是因为汉将主动投降吗?如果汉将顽抗到底,打出契丹男儿的血**来,他周军能进站这么顺利吗?半个月不到,就达到瀛洲城了。这种不和谐的论调私下说说也就算了,可偏偏当兵的丘八爷们**格大都直爽,心里存不住话,这监视汉将的传闻一下子就散播开了。汉军一些将领顿时顶不住压力。还没等萧思温安抚汉将呢,就有两个汉军将领南逃了。
眼看着如果再不控制,汉军很可能就要哗变,萧思温不得不拿自己人开刀,杀了两个造谣生事的契丹人,勉勉强强的控制住局势。面对着**不断地求援,萧思温坐收南京不出窝,其内心所受的压力自然极大,而诡异多变的局势也让他心力交瘁。这个时候,他最盼望的就是上京方面的消息:战,还是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