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丞相府中,杨源奎也在吩咐着和邱金龙、苏德一样的事情。
正在熟睡的周晓颂三人,恐怕不知道在同一时间里,有三拨人被派出去调查他们。
就连董卫军从学士府出来后,也没有闲着,一边思考学士大人的外甥对自己说的一番话一边吃着自己从路边小贩那里,利用六品官身份讹诈而来的一包瓜子。
董卫军想了很久,也猜不透周晓颂那番话到底有什么含义,不禁摇头苦笑了起来。自己当初金榜题名后,本也充满着豪情壮志,准备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报效给金国。可天不从人愿,自己这个状元却得到了一个最闲散的职位,连一些二甲进士都爬到了自己的头上。经过在京城一年的摸爬滚打,职位虽升了半级,却混到了个人见人厌的地步。如今和郭焕之拉上了关系,也算抱住了一颗大树的分枝,自己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董卫军看着矗立在自己面前的烟雨楼,自己可很久没有来过这座楼里吃饭了,也只是在刚刚当上状元的时候,才请同科进士们来过那么一次。现在可真是没有多余的钱再来这种酒楼吃饭了。这一年来的俸禄全都当贺礼送出去了,屁股后面还欠了许多外债,如今也没有人再借给自己银子了。那些朝中大员们人人都有来钱的办法,虽不在乎这些小钱,可也不想拿这些小钱来给自己这种对他们毫无用处的人物啊。
董卫军翻了翻自己的钱袋,看着口袋中的几块琐碎银子。这是昨晚给苏太尉买了贺礼后,店铺老板找给自己的。既然那位“大树分枝”想听听京中的人物是如何评价他们的,那就再去次烟雨楼奢侈一回吧,毕竟有很多消息也就只有在烟雨楼才可以探听的到。
为什么董卫军选中了烟雨楼探听消息呢?那要从金国的世袭制度说起,金国的爵位是实行世袭制的。当年很多立了大功的臣子都被封了爵位,在那些人死后,这些爵位则会赐给这些人的子孙,并代代相传下去,而且还享有和这些爵位相对应的俸禄。像金国这种常年征战的国家,立了军功被封为公、侯的不在少数,再加上各代皇帝的子孙们,使得金国东平至少有万余人是不需劳作,只靠祖宗传下来的这份基业就能混吃等死的了。而这群世袭的子孙每日里常做的事就是谈天遛鸟,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这座东平最奢华的酒楼烟雨楼了。东平民众之间传着一句谚语“白天一个楼,晚上一个楼,白日吃酒宴,晚上做新郎”,白天一个楼说的就是烟雨楼,晚上的那个楼就是百花楼,一个是喝茶吃饭的酒楼,一个是寻花问柳的青楼,那些世袭的公子们,白天天天吃着大鱼大肉的酒宴,晚上则去青楼做新郎。
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却反应了金国一个最大弊政。这种世袭制度一方面虽可激励着那些平民子弟为了子孙后代而在战场上奋勇搏杀,另一方面却耗费着金国的大量钱财养活着这些白吃白喝、不务正业的人,可谓是面双刃剑。
这就是董卫军为什么会选中烟雨楼的原因了,平时上烟雨楼来的人都是一些王孙、公、侯的子嗣。这些人平日里没事就喜欢胡吹狂侃,没有一个人肯承认自己没本事的,而他们比拼本领方式就是看谁知道的消息多、消息准,看谁的蛐蛐最棒、看谁的鸟儿叫的最欢。所以董卫军要想听到最新的消息,就只有来烟雨楼了。
董卫军走进烟雨楼上到二楼后,看着二楼摆放的那七、八十张桌子,空着多半,只有几张桌子上坐着人。董卫军看看天色,还没有到中午呢,那群公子少爷们,昨夜自然是在百花楼狂欢,现在正在补充睡眠呢。
董卫军扫了一眼在座的几桌,基本上都是六部的官员,利用闲暇的时间来喝杯茶放松一下。董卫军和他们打过招呼,然后摸了摸自己口袋里的银子,扫了一眼此楼的格局,找了个比较偏僻的地方,要了壶平常的茶水慢慢的喝了起来。
大概到了中午的时候,二楼的客人慢慢的多了起来。每个进来的人都是张公子、王公子一通招呼打一遍,然后便找个位置坐下来点菜吃饭。董卫军看着进来的这群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公侯的公子,于是便伸长了耳朵听着他们都聊些什么,可怜自己的地理位置实在是不方便,能听到的范围真是太少了,而入耳的多是一些昨夜某某姑娘的叫声多动听拉,什么高价买了个蟋蟀要好好斗斗等等。
正当董卫军在懊悔今日恐怕要无功而返了,下次再来又要借钱的时候。忽听楼梯中传来一阵苍老的话语:“我说猴崽子,你可给我记好了,今天你又借了我一百两银子,加上年前的一共是二百九十两,如果一个月之后你还不还我,我可要将你那个宝贝兰儿收进府里当我的第十三房夫人了。”
话声刚落,只见二楼走上来了一个手提鸟笼的老者,这个老者大概有六十多岁的年纪,发须都已经白了一多半。在这名老者身后,跟着一个脸上挂满媚笑的中年汉子,只听那汉子说道:“谷老公爷,你老放心,一个月后小人保准连本带利的还您,如果到时还不起,就是让小女跟了您,那不也是小女的福分嘛。”
“算你小子会说话,这是一百两银票,拿了快滚吧,别惹了我吃饭听曲的心情。”那名谷老爷说完,便扔了一张银票给了那个汉子。那个汉子弯腰拣起银票,又点头哈腰的向对方道了几声好,便下楼去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