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触即发_张勇【完结】(163)

  “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第一:马上道歉;第二:离开我家,从此有如路人。”

  慕次很尴尬。不过思桐有了下落,他也宽了心,放眼望去,座中之人与自己都颇有渊源,自己何必固执地与阿初较劲,更何况,阿初原本就是自己的兄长。于是,他回头走近汤少。

  “对不起,汤少。”慕次说。

  汤少“哼”了一声,算是搭腔了。

  “来。”跃春主动过来拉了慕次一把,他顺手把茶几上的茶杯送到慕次手上。“到底是俩兄弟,汤少说得对,兄弟如雁行,过来,给你大哥敬杯茶,叫声大哥,有什么要紧。”

  慕次几乎是被跃春推到阿初面前的,他机械地把茶杯递了过去,他没说话,阿初也没动手接,场面陡然冷下来。

  慕次犹如骨鲠在喉,十分别扭地叫了一声:“大哥,喝茶。”

  阿初原本不是作惯威福的人,看到慕次在自己朋友面前,对自己所持的谦恭姿态,反有些心痛。他嘴里没说,动作温和地接下慕次手中的茶杯,就势下台。

  “好了,从今兄弟和睦,莫存芥蒂。”跃春说。

  “明明敲的是'武场'锣鼓,被夏医生改成了'文场',害我们少看了一场好戏。”汤少说。

  众人会意,皆开颜一笑。

  春光破冰,万物复苏。

  上海愚园路的花街上,修缮一新的杨公馆正式敞开大门,仆人们整齐地站成一排,列队迎接新主人得到来。

  当洋楼里的西洋挂钟敲响九点整的时候,六辆黑色的汽车首尾相连的有序的缓缓驶入公馆大门。

  此刻,天空下起绵绵细雨,雨丝风片轻拂梨花庭院,格外幽美、宁静。

  仆人们纷纷上前打开车门,替主人打伞。杨慕初、杨慕次穿一身崭新的黑色西服,神情肃穆地走下车。

  紧接着是韩氏父子,上海警察局副局长韩正齐和上海海关总署缉私处处长韩禹;上海沪中警备司令部侦缉处处长杜旅宁、情报组组长俞晓江;春和医院院长夏跃春;法国巡捕房的大探长、江湖上“洪门”的首领黄三元及上海名门汤氏兄妹。

  几把黑色的雨伞罩住上海滩黑、白两道几位风云人物,缓缓向杨家花园行进。

  杨家花园满树梨花开放,雨洗草坪,空气分外清新。

  梨花树下,放着两把系着黑绸的铁锹,杨慕初和杨慕次一左一右,挥动铁锹,开始松土、刨土,细雨洒落在二人头面上,铁锹泼洒的泥土挥向绿油油的青草,不到两个小时,松动的泥土中现出森森白骨……

  二十年前沉冤莫白的冤魂,重见天日。

  时任《上海新闻报》的记者汤少棋举起早已准备好的相机,拍下了这一瞬间。

  一九三三年,元月初九,《上海新闻报》刊登了“杨羽柏沉冤得雪”的大幅标题,配有杨氏两兄弟在慈云寺、杨家花园起坟驾灵的图片。

  一九三三年,二月初六,杨公馆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杨慕初在上海国际饭店大摆婚宴,与雅淑共谐百年好合。

  当月,《东方杂志》的封面上刊登了杨慕初与和雅淑的婚纱照。

  人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

  荣升想。

  他放下手中的《东方杂志》,杂志封面上和雅淑一脸幸福甜美,阿初的气度愈来愈优雅华贵,眉宇间英气勃发,从前的和蔼谦恭一扫而尽,平添了几许世故深沉。

  也许这才是阿初的本来面貌吧。

  荣升过惯了书香浸润的日子,自从阿初走后,大太太把丫鬟红儿派到了荣升身边,红儿虽然尽心服侍,但毕竟难与少爷有什么语言交流,荣升的生活原是很精致的,现如今在书房里,茶不像茶,墨不是墨,没有一事是如意的,自觉欢少苦多。不过,他性格阴郁,很难有所发作,多半隐忍心中,天长日久,积了多少不快。

  大太太一心要替儿子续弦,荣升原本是持反对态度的,可是近来思想上也有了转变,想着,也许自己的生活中有一个知书达理的伴侣,生活也不至于如此苦闷、单调。

  于是,他在大太太送来得一叠相亲的照片中,选了一张,他曾经在书店里邂逅的一个清纯的女孩子--明轩。

  在荣升模糊不清的记忆里,明轩身上隐约透着前妻的影子,那些渐渐淡忘的情愫,由于一丝春漪牵惹了荣升灰暗的心。

  当大太太和三太太看到荣升选的照片后,都有些惊诧。

  “似乎年龄偏小,身体偏弱了。”大太太说。

  “是呀,这个女孩子太瘦小了……”三太太附和着说。

  “我也这么说来着。”丽水说。“可是表弟说……”

  “升儿怎么说?”大太太问。

  “他说:简单。”丽水答。

  “简单?”大太太笑了。“那就是她吧。”

  “不过姑母,这个姑娘虽然出自名门,却是庶出的。听说她母亲姓陈,是卖花女出身。她配表弟会不会……”

  “庶出的怎么了?庶出的怎么了?”三太太不愿意听了。“我说丽水小姐,不是我吹,那庶出的女儿聪明着呢。”

  丽水脸热起来。

  这时,红儿拿了个小包袱进来,说:“大太太,少爷要我把这个交给您,说是连同聘礼一起送过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