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触即发_张勇【完结】(62)

  当阿初说完这番话后,荣初知道,母亲的付出终有了回报。他把脸埋在孝衣里,开始哽咽。

  “哭出来吧。”阿初说。“你应该让你的母亲听到你的声音,这样,她走得会安心。”

  荣初大哭起来,像个大孩子。

  荣华默默地站在灵堂上,听着老唱片夹杂着男子哀鸣的悲声。“悲哀!你看他绿窗灯火照楼台,哪还记凄风苦雨卧倒长街!人生莫做亏心事,处处风声是祸胎。孽火如雷,拉入阴阳界,索还命债。”

  不死的魂魄,即将重返人间。

  荣家的灵堂,祭奠亡灵的人络绎不绝,大多数是荣家生意场上的朋友,由荣华支应着,其余的吊客由阿初出面应酬。

  大太太推病不至,大家心里有数,毕竟死的是姨太太和庶出的女儿。

  上海药业的同行来了;

  上海各报社的记者来了;

  同济医院的同事们来了;

  汤少和夏跃春来了;

  上海警察局副局长韩正齐来了。

  由于,韩禹提前给阿初打过招呼,所以,阿初是整装以待。

  韩正齐是以一个标准的军人形像出现的。他性格坚忍,行事果决。每于濒临绝境处,得以死里求生。二十年来得奋斗,使自己的生命没有虚掷在残破的情爱里。他是一个把现实和幻想分得很清楚的一个人。在寒夜的陋室里,自己坚忍不拔的精神像一盏明灯自信地投射出光明。自己走到今天,唯一愧对的人,是自己心爱的女人。

  他到荣家,一是吊丧,二来是荣家大太太亲自给自己打了电话,请自己一定过府来一趟。荣家毕竟是名门望族,家人无端死于非命,的确应该彻查起因,深窥底奥。

  韩正齐在韩禹的引领下,走到了阿初面前。他看见阿初的表情先是很惊愕,继而就有些模糊的影像隐约而现,熟悉的面孔,亲切的笑容,居然令韩正齐从骨子里对阿初生出几分敬畏之心。

  阿初穿了一件雪青色长袍,这件袍子的绣工,是源于四太太绘就的莲花,蕴涵着旧时代的色彩,又像是一件蓄含着旧情事的器皿,散发着四太太温柔的鼻息和香醇的春意。

  阿初是故意穿出来见韩正齐的,他虽然不知道对面人是否是故人,但是,一旦是故人,看见这件寄寓所思、深怀所念的袍子,就该对他礼让三分。

  其实,阿初忘了,不仅仅是这件袍子能揭示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容貌,也是一张堂皇的名片。

  风生萍末,斗转星移,二十年来什么都在变。唯一没变的是血缘。

  阿初看到了他所希望看到的一幕。

  韩正齐居然不等韩禹介绍,主动迎上阿初,说:“这位想必就是荣家的初先生吧?听小儿常常谈及您。哦,忘了自我介绍了,敝人韩正齐。”接着,他屈尊俯就地伸出手来。阿初不卑不亢地伸出手来握紧韩局长的手,说:“小弟杨慕初。”

  韩禹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很奇怪。

  韩正齐显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您?知道我是谁吗?”韩正齐试探地问。

  阿初似笑非笑地说:“正如您知道我是谁。”阿初具有穿透力的目光让韩正齐感到“金龙帮”复活了,自己在这个年轻人眼里,难以隐匿任何秘密。

  “多情儿女江湖老,二十年风霜雪雨,甘饴苦涩,一路上备尝艰辛吧?”

  “不,不。”阿初温文尔雅地说:“尝鼎一脔,初领其味。”

  “哦?”阿初的回答,令韩正齐颇感意外,继而问:“其味如何?”

  阿初笑了,说:“白刃在前,烈火在后。”

  “杨先生可否借一步说话?”这是单方面邀请密谈。

  阿初说:“正合我意。请……”

  韩禹傻痴痴地看着父亲和阿初并肩而去,一脑子糨糊,汤少和夏跃春过来问他,你们家老爷子,平常不是很难讲话吗?今天变了天了?礼贤下士?

  “我还二丈金刚摸不着头脑呢。”韩禹说。

  “他们讲什么?”夏跃春好奇地问。

  “什么白刃、烈火吧。”

  “坏了,坏了。”汤少笑嘻嘻地说:“阿初教唆你们家老爷子杀人放火。”

  “正经点。”韩禹推了汤少一把,突然想起来了。“对了,你们知道阿初姓什么吗?”

  “姓什么?”二人几乎异口同声地问。

  “姓杨!”韩禹很有把握地说。“对,姓杨,没错!”

  阿初并没有把韩正齐领进“墨菊斋”,而是别有用心地把他引进了四太太生前的居所“红梨阁”。

  “红梨阁”,院子不大,但是很精致,很别致。窗明几净,疏草淡花。悠然的环境,迎面送给人一片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宁静。静得可以听见“草”的嘘唏,漾开了阿初和韩正齐的怀旧情愫。

  一花一草,都是阿初童年记忆的回眸。

  寸草、花瓣都浸含着韩正齐“爱”的残迹。

  他们走进房间,阿初吩咐小丫鬟沏茶。韩正齐趁机审视了房间的装潢、摆设,的确像极了当年小姐的香闺。

  她一直活在回忆里。

  不知是她的不幸?还是自己的不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