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兼顾岂不更好?”昭仁公主笑着说道。
“公家的事情都快忙不过来了,哪还有心思搞私事?”王燃这些天的确很忙,在南巡之前,怎么也要让新机构都正常地运转起来。虽然史湘云等人还未回来,但也要尽最大努力做好准备工作。
王燃之所以这么快地安排南巡,当然不是为了早点把军饷送到刘泽清、黄得功二人之手,而是为了亲自摸清楚他们以及其它各路军阀的底牌。“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看用在什么时候。
国家情报厂的人虽然都在努力刺探这些官员的行踪,但这些人毕竟不是省油的灯,国家情报厂的人至今也只打进了他们的外围,根本接触不到核心机密。
“就算他们各有小算盘,也不会轻易地就让你这个钦差大臣察觉吧…你在明,人家可是在暗…”昭仁公主说道。
“嘿嘿,山人自有妙计…”王燃笑了笑:“本卷已经结束,请期待更精彩的下一卷吧…”
第五卷 风月下江南 第一章 风月宝鉴
在南明朝中清流“北进抗满、还我河山…”的呐喊声中,王燃开始了他的南巡之旅。
北进?笑话!当初王燃竭力主张反攻是因为有李自成可以拖住清军的主力,现在…王燃虽然抓住最后的机会进占了大半个山东,但满清也利用南明内乱之机击溃了它心目中的主要对手李自成。
在王燃看来,金陵包围战与二战中的莫斯科保卫战完全是两个概念。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消耗了大量的德军,这才使之成为战役的转折点,而金陵保卫战中满清的实力根本没有损耗多少,随巴哈纳南下的大量是投降的南明部队,从这个意义上说,南明不仅没占到好处,反而实力大损,就别提左梦庚部的独立了,更使南明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王燃现在并不想在战术层面与满清交手,即便是目前自己的军事实力堪与清军一拼,但适此内忧外患之际,一城一地的争夺打的只能是著名的持久战。
如果也象当年的小日本侵华那样抗上个八年,最终就是胜利了,也是伤敌一万,自伤八千,还可能会重演抗战胜利后接着几年内战的悲剧。所有的战火都在中华大地上燃烧,这显然不是王燃的追求。
现在王燃的目标定位在了“如何在战略层面打击满清…”,毕竟现在的满清不是当年的小日本,他们有着先天性的不足。
王燃此次力拒“北上”的建议,坚持南巡,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根据地。更重要的就是摆出一副推行“南方防守战略”地态势,尽可能让满清暂时忽略自己,专心对付李自成,以便己方能腾出精力和时间完成自己真正的战略企图。
王燃南巡的第一站选择在了苏松两府,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和上海地区。
应该说王燃此次巡视金陵周边各省兵备有点暴发户的意思,一千名武装到牙齿的特种大队成员随行保护。轻重武器齐备。
一路上就好像怕别人不知道是钦差到了地头一样,每一个小城市都会停留相当长的时间。更让各级官员恼火的是,钦差官威很大,不仅路上阻止任何人靠近官轿,就是到了地方安排地行馆。也拒绝任何官员的请见。
事实上钦差的确没法接受别人的请见,在巡视队伍刚离开金陵。主角王燃就换了个身份脱离大部队,先行一步赶往了目的地。
“二爷,不,师父。”苏州的一间客栈里,一个道童正在殷勤地给另一个道士倒茶,并语含崇拜地说道:“看来您已经得了敬老爷地真传了,算命卜卦准的很。您看这一路上找您算命的那些人,最后看您的眼神就像在看神仙似地…您现在的大名可是传遍…”
说实话,这位看上去三十多岁的道士一身有些发白的道衣。手捋髯须,拂尘斜挂,沉稳庄重之处确有些仙风道骨的意思。
不过这个姿势在听到道童说“大名”的时候就被破坏了,他放下手中地书颇有些郁闷地看着面前的道童:“你准备的这些东西什么都好,就是名字差了点…风字辈的道号有很多啊,像什么风云,风华,风轻扬…这***道人,听上去有点像拉皮条的…你看你的道号,‘明月”就显然比‘***,好听多了,和你的本名‘茗烟,也合的上…”
“这真不能怪我…”道童委屈地说道:“玄真观那老道士说风字辈就剩下几个可选项了…风流、风尘、风情、风铃…我选了半天,就***还好听一点…”
这两个道士当然就是乔装后的王燃和茗烟。考虑到“敌暗我明”对工作开展的影响,王燃在出行前就给自己准备了一套新的身份,一个四处游历的道士。
为使自己更快地融入这个新的身份,王燃下了不少苦功,不仅通读了诸如《道士入门》、《修道大会》、《道士进级指南》等书,还专门就测字、看风水这样的道士必修技能上玄真观请教了贾敬。
在王燃看来,这个时代里,一个可以助人驱凶趋吉的“高人”显然更容易打入“目标”的周围,套取高价值的情报。
贾敬对王燃自然是倾囊相授,让王燃感觉的确是受益不浅。由于时间紧,王燃亲自动手整理出了一份笔记,依自己的道号命名为了《***宝鉴》,有空就翻看,这一路上几乎就没离过手,并结合实践进行了论证。这还真让王燃找到一点过去做课题时候的感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