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贾宝玉新传_空空道人【完结】(276)

  在王燃等人看来,面前冲出来的这股骑兵虽然气蜗嚣张,但比起满清八旗的善于骑射,顶多也就是“一般“的水平。

  时间并不允许王燃等人多想。庄子固号今声下,几十辆造型稍显古怪的战车分开阵形迎了上去,同时阵前地步军也开始收缩.分小队聚某在战车附近……如果可以点数就可以算出,此该双方阵欠的总人数比近似为一比一,东瀛骑兵两千人。庄子固陆军不算那五十辆战车,亦为两千人。

  “哈哈哈哈……这是什么东西?现在居然还有人用这种古代的战车?!“……想用它对付我们的骑兵吗?真是太可笑了……”城楼上小泉纯狼包合嘲笑的声音响起:“我再次以我的名誉保证,我们的重骑兵只要一个冲锋便可以将他们全部冲散……”

  事实证明,狼,不管是纯的,还是杂的,都没什么信誊可言。

  一个冲锋后,长崎这股总数在两千左方的重装骑兵全部被歼灭,一个活人也没能冲进中华义勇军战车前的一百米……这是东瀛火绳枪的有效射程,至于这些重装骑兵的倭刀根本就没机会拔出来。

  说实话,这两千东瀛骑兵就是换成善于骑射的满清骑兵,先意外地承受了五十门火炮的密集轰炸,再面对一百挺连珠统与两千康祯造也只能是一个“死”字……武器性能的差距不是完全靠勇气能弥补的。

  火绳枪比起“康赖造”已然差了几个等级与戴仓父子的“连珠统”更不可同日而语……丰臣秀吉的三段击据称可达的极限速度是每分钟至八次,而连珠统则达到每分钟至少二十八次,射击速度提升了近四倍,简直就是天然的四段击……

  至于那些所谓的重装,在采用新火药的弹药面前,不过是皇帝的新装而巳。

  “这新式战车的确可称的上是‘杀手锏’,我还头一次看到战车不用拒马枪却让骑兵根本近不了身……周围的散兵几乎都不需要采取轮放战术……”一旁与王燃一同观看此次实验的夏允彝喃喃地说道:“配上火炮和连珠统的战车简单就是骑兵的克星……真可惜了那么多好马……拿来拉东西也好啊”

  战车确实就是王燃的‘杀手铜’之一。当然,让赤秋时期威行一时的战车旧貌换新颜的主张并不是王燃到了这里才提出来的。

  明朝与历史上的汉族政权一样,都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对于这种威胁,明朝的战争思想却与历朝历代大不一样。虽然明朝同样重视养马,但是却不是用来以骑克骑,随着火器的发展,以车克骑的思想流行起来。

  在戚继光、俞大散、孙承宗等众多明朝名将看来,明代战车是有屏蔽的车和威力很强的火炮的结合物,众多战车组成的车营,是有足之城、不袜之马、移动的火炮,能攻、能守、能移动,用以平原作战对付敌骑兵完全可以弥补自己的缺点。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戚继光在防范北部游牧民族时,用于克敌制胜的最重要法宝便是其创立的车骑营。用车载运火器,便于机动,车又屏蔽敌人的矢石,保护火器,从而能充分发挥火器的威力,较好地解决了重型火器机动作战与车、步、骑合成协同作战问题。

  在这种用火器加战车思想的影响之下,诸多明朝名将在战车上装备了更多、更先进的火器,提出了许多新的战术、战法。

  可以说,当时明朝的作战模式已径向着热兵器时代过渡,戚继光、俞大献创立的偏厢车和正厢车两种战车使得明朝的骑兵作用进一步的降低,而以步克骑和以车克骑成为了明朝战略思想的主流。

  可惜清朝入关继而夺得天下却打断了这一进程,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冷兵器的时代,从这一点来说,清朝是大大的退步了……再鄙视一下清朝君主的短视……但话又说回来,谁叫人家满清靠着冷兵器打败了使用先进武器的明朝呢?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有皇帝造成的,有体制造成的,有本身运用武器不当造成的……与当时的战车本身有缺点也是分不开的。

  用戚继光的话来说,战车“所恃全在火器,火器若废,车何能御……“,而俞大散也指出:“车必藉火器以败贼,火器必藉车以才拒马,二器之用实相须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战车的性能取决于火器的威力,而大威力的火器无疑就会影响战车的机动牲和灵活性,而且想要对付骑兵,光靠火炮也不行,必须附加很多的其它武器。

  象魏学设计改进的战车,车上载佛朗机炮2门,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2辆中设柜马枪1架,填塞间隙,每架拒马枪上树长轮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车用卒25名。从这里就足以看出战车的复杂。

  而战车到了王燃这里就简单的多了。新型火药的诞生使得原本的中、小型佛郎机就可以发挥甚至超越大型红夷大炮的威力,标准化的推行更促进了弹药据带和使用的方便,同时也快速了炮弹的击发速度。具备超凡连发性能的连珠统,更简化了战车的配备。

  目前,王燃的新式战车上最核心的配备就是一门佛朗机炮,两挺连珠统。不论是从作战威力,还是从机动性而言都大大超过了前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