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王燃说的过于简单,而茗烟说的又过于神奇,唐王听了半天也没能把事情串的非常明白,但仍然非常兴奋。因为明朝自努尔哈赤起兵后,就一直胜少败多,不论是明军还是义军,到了袁崇焕之后,明朝更是得了“恐清症”,打一场败一场。而现在王燃率领万余乌合之众在一天之内就灭掉了清兵步兵五千,骑兵两千,这怎能不让南明中“鹰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唐王感到解气和过瘾,就连昭仁公主看向王燃的眼神也明显地多了一丝好奇…
“没想到最近的这些事情是出自你的手笔啊…”,唐王兴奋地站起来对王燃说:“我本来还在奇怪,满家洞有此能人怎么会被巴哈纳逼入如此境地…原来是你在为他们出谋划策…没想到你不仅有一颗报国之心,还具备如此不凡的实力…看来是天佑我大明…”。
唐王在南明史中是少有的一位开明的君王,根据历史记载,他在南京政权瓦解后依靠郑成功父子成立了新的明政权,并提出了联合李自成等原“逆贼”共同抵御满清的方针,属于少有的能够看清形势的人物之一。因此,他并没有责怪王燃帮助“闯逆”李自成部下的意思,而在了解“条件交换”的事情后,更是想当然地认为王燃是因为想利用满家洞的力量救昭仁公主,才替其解围的。
不过,由于他们目前毕竟还在清廷控制的地界内,而南明现在制定的基本策略又是力求与清廷结盟,共同对付李自成等人。所以高兴归高兴,唐王还是很郑重地告诫茗烟等人保守这个秘密,以免引祸上身,影响了和谈的大局。
随后,王燃又把有关清军红衣大炮的事情向唐王进行了说明。在王燃看来,把清军的作战意图搞清楚是目前的重中之重,不论对满家洞还是南明。
“这么说,依你的推测,清军运送来的这几门红衣大炮是用来对付我们大明的?”唐王听完王燃的分析后,吃惊地说。本来唐王只是单纯地想利用王燃假扮一下贾宝玉,在他原来的想法中,一个山野村夫能作好这一步、不被人看出破绽来就已经很不错了。但现在知道了王燃在应对清兵的“光荣历史”后,在潜意识里便已经把王燃当成了一个有事可以商量的谋臣。
“我想是的,只是满家洞还不值得清廷费这么大的力气…”,王燃随即皱了一下眉说:“但我觉得事情还是有些蹊跷…按道理说,如果想要攻打我们,不应该只派出这么一点兵马,大炮的数量虽然足够,但步骑军的数目,就是加上原来巴哈纳的手下也只不过万余,这对我方的军事重镇徐州而言,显然没有太大的威胁。那么这些大炮和兵马只能用于防守…这就是让我想不明白的地方,清廷用兵的风格一贯是以进攻为主,它现在为什么要摆出一个防守的架式呢?”
唐王沉思了一会儿,突然一拍大腿说:“不错,你分析的一点都不错…清军的这些大炮和兵马就是用来防守的…”
看着王燃等人都疑惑地看着自己,唐王解释道:“据报,清廷的小皇帝将在十月份进驻北京举行登基大典,这段时间是不允许有意外的情况发生的…”
“哦…”王燃恍然:“是了,迎接小皇帝进入北京应该是他们目前的头等大事,所以一切不必要的军事活动都将暂缓…他们以自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害怕明廷借机攻打他们,因此就调集了这五门大炮和这些兵马来兖州加强防备…”
真是可笑可叹啊…南明早已打定了分江而治的心思,对清军是避唯恐不及,哪里敢主动挑起战端呢…不过这个多尔衮着实了得,居安思危,安排的滴水不露,又预留了后着…如此调兵,南明方面自然无话可说,而等登基大典完成以后,这些原本用于防守的兵马大炮则可以立即成为攻打南明的先头部队…完全节省了运送大炮的时间…战争的主动权完全地掌握在了满清的手里…王燃在心里暗叹了一声,将目光投向了同样也想到了这一层的唐王,不约而同地苦笑了一下。
“看来要将这件事马上报知朝廷,一则听听朝廷对我们的安排,巴哈纳目前肯定没有心思护送我们进京,看看朝廷是否能再派遣一队人马前来。另外红衣大炮的事也应该让朝廷有个思想准备,一旦变生肘腋,也好早作防备…还有公主被劫持和贾公子中伏身亡一事也还没来得及向朝廷禀告…”唐王有些忧虑地说道,然后转头问昭仁公主:“不知公主以为如何…”
昭仁公主在名义上毕竟是当今明皇的女儿,唐王与明皇表了好几层,本身还听说原本是待罪之身,据说就是为了让他出使北京,才免除了牢狱之灾的,别的皇亲国戚根本没有胆量也没有能力担当这一职责…因此论地位,昭仁公主在这里是最高的,唐王做出有关的决定,形式上必须征求她的决定。
昭仁公主恬静的一笑,说:“一切由王爷作主…”,顿了一顿又说道:“不过,关于我二哥的死迅在奏折里可不可以先不要提起,家父母恐怕难以承担如此大的打击…”。其实,除去贾宝玉身死这件事外,这个消息对她个人应当算是一个很不错的消息,起码自己不用那么快就嫁给蛮夷了…虽然说自己的亲哥哥已经不在了,但起码还有几个熟悉的故旧之人陪在自己身边,更何况要是南京明皇下旨让自己这行人先返回南京,到时候情形一变,说不定自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