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这帮清流和我们的意见一样……贾宝玉已经开始广造声势,准备对黄得功动手了……”听了龚鼎孽的解释,聪明的多尔衮笑着说道:“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上了套……这贾宝玉也够阴的,为了庇护家人、排除异已,居然栽了黄得功这么一顶黑帽子!……嘿嘿,你们汉人还真的很擅长这个。”
“摄政王英明。”龚鼎孽赶紧附和道:“不过奴才总觉得有些不妥,这件事似乎太顺利了……贾宝玉虽然护短。但治军极严,麾下近几十万人马,不论是他赖以起家的特种部队,还是收编自其它部队地军士。都鲜少扰民,这次却为包庇家人犯法而……”
“你们汉人就是这个德性。前怕狼、后怕虎,做事瞻前顾后……顺利不好吗?非得弄得苦尽甘来的才是正途吗?”多尔衮带着明显地不屑,打断了龚鼎孽说道:“告诉你吧,贾宝玉已经是骑上考虑背了。想不打都不行…”
“贾宝玉这几招看上去是把清流们牵的满山转,又是洪承畴、又是堵胤锡、又是黄得功的……可说白了不过是象想把大家的注意力从宁国府一事上转移下和…可光嘴上吵吵能盯多长时间?只有打!……”多尔衮看着唯唯诺诺地龚鼎孽说道:“贾宝玉做得很聪明,他给负责宁国府一案地堵胤锡和黄得功都扣上了‘私通外敌,的罪名,只要能落实这个罪名,他们有罪,被他们抓的人自然就无罪……这也是贾宝玉为什么提出先办堵胤锡一案。再办宁国府一案的原因……”
“可堵胤锡和黄得功会轻松就认罪吗,‘私通外敌’可是要灭族地罪名…”多尔衮接着说道:“那只有看谁的拳头硬了……成王败寇,谁赢了自然就是谁说的办…”
“摄政王的确英明,奴才不能如小恭听着多尔衮解释完,忠心耿耿的龚鼎孽眉头还是没有完全展开:“奴才只是觉得此事刚开始不久,目前贾宝玉与黄得功的矛盾还不够深,贾宝玉怎么这么沉不住气”……这不像是他地风格,以前不论在河南、山东,还在他在处理国内其它势力,贾宝玉给人的印象总是力求谋定而后动……”
“风格?一个黄口小儿有什么风格?不过误打误撞而已……”多尔衮长笑不已:“依本王看来,黄得功与贾宝玉早有积怨……黄得功是目前南京唯一一个堪与贾宝玉一拼之人,贾宝玉既领为兵部尚书,怎可能放任这股势力在外?江北四镇他已得其三,还留着这一个干什么?贾宝玉之所以拖到现在才动手,一则是要留一段时间消化手中的势力,二则等待一个合适的借口……”
“说实话,本王也觉得此时并不是贾宝玉动手的最好时机……一来山东新败,折损了他不少人马,二则他前一阶段刚用兵于东瀛,剩下的人马还要防守河南和山东,能用于对付黄得功的兵力并不多……”多尔衮说道:“但目前的局势却是逼得他不动手不行……在我们的帮助下,南京现在是黄得功与清流联手对付贾宝玉……贾宝玉、若是退让,在朝,其权力将被清流瓜分,于老百姓中的威信与人气也将大为降低,在野,则将坐视黄得功飞扬,给各地军阀树立起一个很不好的例子……贾宝玉年青新贵、傲气十足,怎么可能忍下这口气?”
多尔衮这句话倒是以已度人,他之所以能走上今日的满清权力中心,便是踩着无数同族人之鲜血爬上来的,他的亲哥哥、堂哥哥、亲侄子、堂侄子,诸多都成为了他的牺牲品。
“摄政王的见识自然高奴才万倍……”龚鼎孽忠于国事、敢于进谏的品性表露无疑:“可是您刚才也说现在不是贾宝玉动手的好机会,别的不说,单凭贾宝玉现在的兵力……”
“你这个狗奴才,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多尔衮大度的笑骂道:“本王跟你打个赌,贾宝玉这一仗肯定是准备动用他在东瀛的那个军团……”
“您是说庄子固的那十万人?”龚鼎孽终于恍然:“难怪那贾宝玉在情况如此危急之下还要去苏州干什么催粮纳款……王爷,您真是太高明了……”
“以前对贾宝玉来说,东瀛最为重要,不过现在,当然是黄得功最重要…拿下了黄得功,贾宝玉足以掌握整个明廷的命运……”多尔衮得意地一笑,然后顿了一下说道:“不过打归打,真要打起来也得是几个月之后事情了……从东瀛至南京可不是几天能赶到的,没有几个月的准备,十万人马想拉动到南京根本不可能……”
“几个月?”金陵城中,王燃笑着对来访的唐王及陈子龙等人说道:“几个月之后连黄花菜都凉了…这一仗我连庄子固也只给二十天的准备,其余部队十五天之内必须准备完毕……打就要打他个措手不及!”
“这我就放心了”,唐王说道:“现在的局势只能用‘扑朔迷离’四个字来形容,非要再加四个字……这四个字还真不好找……总之就是乱的一团糟”……越早结束越好,省得天天提心吊胆,对,这四个字就是‘提心吊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