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摄政王给了我们三十天的任务,我们已经完成了十天……剩下的简直太轻松了……”洪承畴的一名手下抑制不住满脸的兴奋对洪承畴说道:“不用别的,单兖州、济南、德州三座重镇就完全可以……”
“二十天……”洪承畴不屑的一笑:“只济南我就可以守二十天以上!”
洪承畴这话倒不算狂妄,济南地处要冲,是山东最大的城市,洪承畴在此部署了近三万人马,并亲自坐镇此处。
洪承畴的运气不错,济南是王燃所部山东军团的大本营,洪承畴在山东之役中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孙光宗只来得及炸毁了济南城防的火炮和部分火器,还有一大批自制“万人敌”、却没来得及销毁,被洪承畴缴获……洪承畴对火炮倒不在意,他的部队本就配备着几门红衣大炮,现在再加上这些守城利器,虽然王燃所部有十万之众,但想要在二十天内拿下三万人驻守的济南城,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洪承畴是王燃北伐路上的一根钉子,王燃想要进军北京就必须首先处理好洪承畴这五万兵马。否则即便是打到了北京城下,洪承畴的回防也会使北伐军受到来自背后的威胁。
但洪承畴确实不是那么好对付的。随着北伐军的进抵兖州城下,洪承畴对部队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划,将其“节节抵抗、步步设防”、以守对攻、拼消耗的作战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对麾下五万人马做了最适宜于拖时间的安排……沿北伐军的必经之路,在兖州部署一万人马、在济南部署三万人马、在德州部署一万人马……这就像是在一条直线上一字排开了三个节点,颇有些一字长蛇阵的意思,节节相合、首尾呼应。
洪承畴同时下达了死命令,各城没有他的命令一律不准出城迎战……自己目前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拖时间,这样做明显可以将风险降至最低。
“大人的安排真是妙到毫颠……不仅可以防住正面的北伐军,便是贾宝玉真的领着青州兵从侧面进攻济南,这三万人马也足够应对……”济南城墙上,洪承畴正率领手下官员视察城防,手下甲赞叹道:“以此三座重镇为依托,别说守二十天,一百二十天也没有问题……”
“兖州有什么消息吗?”身着一袭文士长衫的洪承畴嘴角噙着略带高傲的笑容,背负着双手、眯着眼睛远眺着南方,竟有一种儒将的气质:“北伐军有没有开始攻城?他们还在邹县吗?”
邹县是紧靠着兖州城南地一座小县城,此前北伐军的最后一个动作便是攻陷了那里。
“攻城?肯定没有!”洪承畴的手下乙语气中满是嘲弄:“说起来。那些北伐军也着实可笑,居然在邹县开始整修城防……据密探回报,城上已经准备了不少的火炮和万人敌,摆明了是想防守……真搞不清楚他们这是想要继续‘北’伐还是想防着我们‘南’伐!”
洪承畴的战情准备工作相当充分,情报传递畅通无阻,关于北伐军的动态倒是能及时掌握。一时间众人都狂笑起来。说实话,北伐军地这一举动怎么看都显得很幼稚……邹县毕竟只是一座小城。战略地位也不强,而更重要的是,整修城防需要大笔的时间,它还没修好。金陵城恐怕已经被打下来了。
“大家不可轻敌!值此关键时刻,不可有丝毫疏忽……以防对方有什么阴谋诡计!”洪承畴正色说道。不过他眼中露出的笑意显然暴露出了他的真实想法。
“我倒是希望那帮笨蛋一直修下去……”手下丙笑着说道:“这样我们什么也不用干便可以完成摄政王交代下来的任务了……”
希望毕竟只是希望,并不能完全代表现实……手下丙还想再说上两句,一名小校飞奔上来。
“报!”小校单膝点地:“明军已经出了邹县,正向兖州行进!”
“来得好!”洪承畴一拍城墙。转头吩咐到:“通知下去,一旦明军开始攻城,便按计划出动骑兵从背后不断袭扰敌方阵营,策应兖州地防卫……”
从兵力上说,明军的总兵军近十万,是兖州守军地十倍……长时期地守住兖州自然是不可能。但在济南的协防下,守上十天绝对不成问题。
“兵书有云,‘三则攻之、十则围之,……”手下丙再次畅想起美好的未来:“要是明军打这个算盘就更好了……兖州城的补给足够再挺上二十天地……”
手下丙再次失望。
北伐军的做法透着强烈的莫名其妙,它既没有“攻”、也没有“围”,而是选择了“绕”。
“‘绕’?”洪承畴一皱眉,看着面前再次前来报信的小校,有些不确信地追问了一句:“明军‘绕’过了兖州城?”
也难怪洪承畴感到疑惑,一般情况下,“绕”应该说是一种极其不明智的做法,这无异于孤军深入……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大队人马自然是可以绕过必经地城池,但此后的补给问题就麻烦了……被绕过的城池守军即便不敢主动出击大部队,也完全可以形成对对方补给线的冲击,截断对方的后援……没有了援助补给,你的大部队不是孤军又是什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