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管胜利是多么的触手可得,也不是今天的事情,但根据多尔衮的计划,顶多过上四天就可以触摸到胜利的影子……四天已是加上了调兵的时间与山海关准备的时间……大家的心情与刚才相比早已是天差地别。
城下天下棋王的叫骂声仍在不间断地传来,多尔衮面容不惊,淡淡地扫了一眼:“四天后我看你还骂不骂得出来!”
四天的时间过得飞快,这主要是因为明军一直保持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风范,明军似乎认为只要努力骂,就一定能把清军骂出来一样,因此双方的弦虽然拉得紧,但却没有爆发任何肢体接触,而这对保持实力的清军来说自然是正中下怀。
“看!”一个守城的清军突然大叫起来:“是我们的援军!我们的援军来了!”
第七卷 满江红 第五章 是饵是鱼
远方尘烟滚滚,多尔衮等人也再次登上城楼。
“是我们的人,是我们大清的旗帜……”一个眼尖的官员手指远方、热泪盈眶。
说实话,北京城内这四天的日子也并非那么轻松,十万明军毫无预兆的突然出现在眼皮子底下,谁不担心害怕?一天不见援兵,这心一天就不能真正放下来。
城下明军的阵营出现了明显的骚动,令旗招展、号炮阵阵,霎时间,火炮、火铳声响成一片,倒让听惯了天下棋王叫骂声的多尔衮等人感到耳目一新。
“咱们的援军能冲进城来吗?”文官甲紧张的直冒汗:“城下可是十万人的阵营……”
“十万人又怎样?”旁边的武官甲不屑地看了文官甲一眼,大声喝道:“我满洲以武立国,讲的就是勇气二字!别说敌人是十万,就是百万,我八旗子弟也只会勇往直前!……别说我们援军有三万之众,便是只有三千也一样是无所畏惧!”
武官的话显然激起了在座诸人的雄心,连多尔衮都不禁赞许地点了点头,人而那股来援之军也确实争气,面对明军组成的防线显得夷然不惧,呼喝着便扎了进去。
“王爷,要不要奴才带兵出城接应?”鳌拜转过多尔衮身旁请示道。
“不用,我三万铁骑与野战都堪与城下明军一搏,现在仅是冲营,有何担心之处?”多尔衮傲然说道。
城下早已是昏天黑地、不辨东西,双方的兵力搅在一起。不过由于多尔衮等人站得高,视野还算清晰。
“咱们的援军有三万吗?”文官乙低低地声音中透着一丝疑惑:“好像少很多,顶多也就有个五千的样子……”
“你真是一个书呆子”,还是那位武官甲,由于受到了多尔衮的不点名表扬,整个人显得意兴扬扬。恨不能再表现一把,此该听到文官乙的话便赶紧抓住机会再次大声地说道:“这只是咱们的前锋。大队人马随后才到!”
武官甲的话再次得到了验证,很快,更远处又是一片尘土飞扬,黑压压地逼近了过来。
“瞧。咱们的大部队这不是来了……”武官甲得意地说道。
“这,这也太多了吧……”视力相当好地文官乙咂舌道:“这。这何止三万,六七万都有……”
“六七万?你什么眼神?会不会看?……我来教你怎么辨识人数吧……”武官甲显然有好为人师地习惯,手指远方刚想开始第一堂课的讲解,但突然像是脸上被人打了一拳。然后嘴里又被塞进了一个鸡蛋一样,半晌才大喊道:“是明军!后面的是明军!”
武官的判断是正确地,随着后面军队的快速接近,大家都已经分辨了出来,前面那股五千人左右地部队是清军,而身后那股足有六七万人马的军队却是明军……也难怪那部清军如此勇猛。面对前面的明军毫无退缩之意,原来是后面有追兵。
立刻很多大家原本没有注意的事情都变得明显起来……先前那股清军队形松散、运作不协调、缺乏统一地号令……
“鳌拜”,多尔衮当即表演了一手说话不算数的技巧:“立刻带五千人马出城接应!”
“山海关在搞什么鬼?”一旁的文官乙悄悄问同伴:“怎么就派了这么点人出援?还引来了这么多的明军?”
文官乙的疑惑很快得到了答案。
在鳌拜与山海关援军内外夹击之下,终于赶在了后面那股明军介入战场之前胜利退回了北京城。当然也为之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鳌拜地五千人回来了四千露头,而原本估计有五千人的山海关援军明显估计的过于乐观,他们的总人数只剩下三千不到,而且几乎是个个带伤、疲惫的神情中还透着残余的恐慌,一看就是打了好几天仗,而且是败仗。
“王爷”,山海关的统兵将领哭倒在多尔衮脚前:“弟兄们死的好惨啊!”
的确,从清军的角度来说,这一次确实够惨的……他们这次来援人马并非像文官乙想的那样只来了几千,多尔衮给山海关的将令上说得明白,“全军出动”,山海关守军将领自然不敢怠慢,除留下一些老弱残兵负责打扫卫生之外,三万人马全部出动,但现在却只剩下了三千不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