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说,先提取出来的犯人基本上都是职务较低或罪行较“轻”的,但公审下来基本上也都是死刑的结果,不同的只是怎么个死法……王燃并没有按照自己原本时空中所提倡的那样只执行枪决,他将这项权利下放给了堵胤锡,完全按大明律来决定……说实话,在多尔衮所制定“圈地令”、“剃头令”、“投充法”、“逃人法”等政策的背景下,这些手握一定权利的满清贵族对老百姓造成的伤害确是罄竹难书,别说普通老百姓,便是王燃看了堵胤锡送上来的罪状证据也是恨地牙根痒。
因此,每天在午门举行的战犯处决现场,基本都是人山人海……“每日一斩”成为了老百姓必看的事情。不过话说回来,场面虽然弄得很大,但秩序却很好,大家的愤怒在王燃有意识的引导下逐步释放了出来,而且相当有针对性,老百姓的怒火均被引导到了当日被公审的满清贵族身上……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王燃对利用舆论工具掌握民心已经有一些心得,只要在开始阶段迎合住了老百姓的心理,证明了你的可信,其后的事情就相当好办了,中国的老百姓讲究的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仗”,不管其后你的政策有什么变化,只要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老百姓就会继续支持你。只是北京城没有《人民日报》,让事情的宣传费点劲。
虽然王燃推出了“每日一斩”的节目,但几天下来也不过才杀了四五个满清贵族,这样一来,王燃既明确表达了自己惩办敌人、维护老百姓权益的决心,加上堵胤锡公布的一系列治安条例和政策,北伐军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获得了北京城老百姓的支持,北京城迅速稳定了下来。同时,通过这个带有一定“转移老百姓注意力”的策略,王燃还实现了“保护”重要人物的目的……象多尔衮这样的人,若是按战犯名单的顺序一个个来,排到他们恐怕得等到一、两年后了。在这段时间内,主动权自然就握在了王燃的手里。
当然,王燃并不是想放过多尔衮等人……不谈军事,单是多尔衮在满清入关后制定的各大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伤害,多尔衮就有一百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王燃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实际,反正人已经在我手里了,怎么着也得让他给自己带来最大化的利益。因此,王燃用了几天的功夫对一批重要的满清贵族,包括一些皇室成员进行了“明码标价”,并派人将价目表送往多铎阵营,让他按表来赎。而之所以花费了王燃几天的功夫,是因为这个价目表确实很难确定,它关系到王燃下一步战役目标的实现。
第七卷 满江红 第十二章 生米熟饭
“赎买”在中国游牧民族之间的交战中应该说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俘虏除了被用为奴隶外,还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来重新获取自由。当然这种方式基本都圈定在交战双方中比较有身份、有家底的人,赎买价格的确定也是根据被俘之人原本的地位和作用而定,用于赎买的东西无非是大家都很喜欢的金银珠宝等硬通货,或是驮马牲畜等日用品。
王燃继承并发扬了这种传统。
王燃首批交送给清军多铎的价目表写的很简单,但包含的内容却是丰富多彩。有用金银珠宝标价的,象清宫除“孝庄”之外的另一位太后,也就是皇太极的大老婆、“孝庄”地亲姑姑,标价三千两黄金……有用马匹标价的。像那个冲着王燃大喊大叫的雍穆格格就标价为两百匹军马……有用武器标价的,满清一位没什么实权的王爷便标价为一门红衣大炮……还有用时间标价的,象多铎地大老婆标价为两天,也就是要求多铎停止前进、原地踏步两天……还有用明军的俘虏来标价地,在这方面王燃没有露出任何嘲弄之意,提出的交换比例就是一个对一个。双方首批交换两千战俘……当然还有赠品,为表示自己的“诚意”。满清皇帝的亲哥哥肃亲王豪格被王燃免费交给了多铎,当然豪格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他可以充当京城被明军攻陷地见证人以及传话的信使。
王燃在价目表地附页上说得明白,“我们拥有很强的实力。王爷、贝勒、格格等数目充足而且完全保真,并可长期、大批量供应。若是批发价格更优惠……欢迎来人来函洽谈业务……”,同时还谦虚地写到,“我们也是头一次做这件事,对市场还不够了解。准备的还不够充分,对于价格定位、数量、种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我们有诚意,只要大家能坐到一起,什么都可以谈……”。
在满篇市井小人生意经地最后。王燃露出了“人贩子”嘴脸,明确要求多铎一方在给定的时间内必须做出答复,否则将单方面中断此次的交易,至于后果由清军自负……王燃这几天被公审处决了的满清贵族的尸首交于赠品豪格一同送往了多铎的阵营,除以此来表示己方的决心之外,对可能的“后果”也进行了暗示。
由于王燃并没有刻意隐瞒这份价目表,在把豪格打发走没两天,这份价目表连同王燃的附言在继北京城被光复的消息之后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而国内形势也为之陡然一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