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大人,你到底在打什么主意?”王燃的房间里,首次造访的布木布泰凝视着王燃。
应当说,布木布泰不愧是女中翘楚,虽然经历了“刺杀”事件及随后“色狼”事件的尴尬,但女儿情态也只表露在了当时,第二天再见到王燃时,除了隐匿在眼底那一丝很难捕捉到的羞意,已经完全恢复了贵族的内敛与沉静。
当然,也不能不说一点改变也没有,毕竟与王燃有了一定的“肌肤之亲”,布木布泰与王燃之间的谈话很明显直接了许多,如果仔细分辨还可以听出一丝被人占了便宜后的羞恼。
“有什么问题吗?是不是我的计划有什么不妥?”王燃干咳了一声,笑着反问道。王燃也应该算是老江湖,自然知道想要避免尴尬只能装作没发生过。
“就是因为太‘妥’了,所有才觉得有问题!”陪着布木布泰一起来的雍穆格格忍不住插话道:“你会有这么好心?”
虽然王燃与布木布泰都装做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但雍穆格格却怎么也不放心让母亲自己来见“色狼”。其实认真说来,这种见面更应该担心的是王燃才对……谁知道会不会再遭遇一次行刺?
“雍穆!”布木布泰嗔怪地瞪了女儿一眼,转向王说道:“贾大人,小女说话太直,不过却也有几分道理……明、清酉两方现在的关系并不融洽,将这批族人送往德州的后果我不说大人肯定也明白……我原本以为大人说要将族人全数送往德州不过是句戏言,顶多也不过是应付了事,拖拖时间,找找借口……可是……
事实上,不仅是布木布泰,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王燃地做法感到疑惑。从王燃拟定的计划可以看出,王燃是一种很认真负责地态度来完成这件事。不仅条件保障地相当到位,迁移计划也是井井有条。摆明了是要按诺言“真”的把所有的人都交给豪格。
王燃引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之理念,在京城外专门修建了一片虽然简易但饮水、饮食等生活条件都有一定保障地小区供满族百姓的集中居住,这片小居可同时容纳五万人同时生活,等居住人数达到上限时便组织人手统一安排最先抵达地三万人前往德州。如此循环往复。不仅让其它地方来的百姓有了暂居之所,落脚之处。更保证了整个活动的有条不紊,避免了大量迁徙给地方造成了混乱。
如果说把这一切归于王燃要借此立下“人无信不立”的金字招牌倒也可能理解。但除此而外,在等待聚齐三万人数目的时间里,王燃还特地安排专人教授满族百姓各种农耕知识。并提供了大量种子,包括王燃从外地引入的土豆等经济作物,一副全心全意为满族人民谋福利地样子,这确实就不太容易让人理解了……毕竟双方还在打仗,用王燃天天挂在嘴边的话,“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人残忍”,让满族人吃饱喝足了,他们不是就更有力量打明军了吗?因此,王燃这一招在有心人看来自然是另有算计,而且还是大算计……谁不知道王燃从来不愿做赔本生意,投资那么巨大,得收回多少才行?
“这年头好人难当啊……”王燃笑着说道:“难道非要我搞个集中营,呃,那个,天天虐待你们,像你们那样也整出个‘圈地令’、‘投充法’、‘逃人法’什么的,你们才满意吗?”
“我们制订的政策是好地,是底下执行的人背离了我们的初衷……”布木布泰应激性的反应道:“每项政策都要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布木布泰这句话听上去确有几分道理。象“圈地令”,按满清发布的政策是将各州县地“无主荒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同时还规定“凡民间房产有为满洲圈占、兑换他处者,俱视其田产美恶,速行补给,务令均平。”听上去对汉人并没什么不好,可执行下去就走了样,在清军眼里,什么地方看上去都像是“无主荒田”,就是本来有主,很快也可以变成无主,既然以掠夺为目的,“均平”就只能是一句政治谎言。
再如“投充法”,发布这一政策的目的说是“为贫民衣食开生路,自愿投充”,让大家都有口饭吃。但自愿的层次也分很多种,“满洲威逼投充”,或“耕种满洲田地之处庄头及奴仆人等将各州县村庄之人逼勒投充,不愿者即以言语恐吓,威势迫胁”很多人就经历了开始不愿、后来经过教育引导变为自愿这一血淋淋的过程。
“你还真会说笑话”,王燃笑道:“一个你自己都不知道会引起什么后果的政策也敢随随便便就放出来?……逐渐完善是不错,拜托也先搞几个试点吧……再者说,民怨这么大,怎么就没见你们作出调整?别告诉我你们不知道下面的反应……”
事实上,诸多良心未泯的汉族官员在“圈地论”公布之初,便以圈地上亏国课、下病民生,屡屡上疏力争,而清廷也都作出了反应,每次下令圈占时都声称“以后无复再圈民地,庶满汉两便”……这与许多喊着要戒烟的同志倒是有些类似,每次戒烟前都要高喊“抽完这根,就不再抽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