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进去的时候,王燃正在抛出威慑论:“况且如果有了强大的武器,敌人甚至不敢轻易地攻打我们,这不也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吗…你看现在,我之所以劝义军不要轻易地攻打青州,不也是因为没能找到克制清军红衣大炮的有效方法吗?”
孙义和张汉眼光不觉一对,对因王燃“皇亲国戚”身份带来的仅有的一丝疑虑和担心也一扫而光。如果王燃不是真心为义军着想,早就建议去打青州了,那样南京政府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吧…
其实这四个人来找王燃都没有什么大事。宫秀儿是刚去过兵工厂准备每天的例行探望王燃,得知王燃已出关的消息,便赶回住处。张汉去找王燃纯粹是没事想去兵工厂看热闹,拉着孙义一起。谢启光找王燃也只是想把最近几天士兵的训练情况向王燃汇报一下。几个人在兵工厂门口正巧碰上,便一起来到王燃的住处。
不过他们没事找王燃,王燃却正好有事想找他们。而现在除孙光宗外,满家的高层领导都到齐了,王燃便结合义军目前的一些情况,把自己这几天的想法说了出来。
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都是老生常谈,目前义军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一半的青州,而从战略上讲,为防止清军在山东半岛站住脚,向外扩张是迟早的事。
因此目前军事方面的主要任务当然是练兵,并进一步扩大预备役的规模,再就是加快研制武器。这一点除了张汉有些着急没仗打外,义军高层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意见。
政治方面,除了“政治”这个词本身念起来不顺之外,“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也是目前最适合的政策,这一点,连和土豪关系最密切的谢启光都持赞同意见。这年头,谁给田就给谁卖命呗…在这个乱世,没田的人可是占了大数啊。
经济方面,王燃建议大力鼓励经商,由于王燃现在还并没能象其它回到古代的同志们造出个玻璃啊等极具超前意识的物品,当然王燃心理也曾经想过,所以王燃提出的主要经商途径就是贩卖私盐,毕竟手里有一个盐场嘛。
其次,王燃提出在根据地大力推广经济作物,一是棉花,这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提及的,用于制作冬衣。二是地瓜和土豆,这两样可是好东西,这些经济作物一旦推广开,在现在这种吃不上饭的年代可是能救好多人的命的。王燃还是很怀念“尖椒土豆丝”的滋味的…不过,这两样经济作物在《天工开物》中并没有被提及到,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从美洲引进过来…
第一卷 强迫中奖 第二十二章 鸿门之宴(上)
不管王燃制订的各项发展策略有多么粗糙,义军控制的地方毕竟不大,船小好调头,什么地方不合适也能很快地得到调整。因此,整个根据地都显示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老百姓的生活…各类军需物资的储备…火器的研制与列装…士兵的训练…一切都在井井有条地进行着,听说,私盐生意也在顺利地接洽中…如果照此发展下去,也许再过几个月,就可以实现对现有地盘的消化,进一步图谋扩张了…
正当一个好消息接着一个好消息不断挑战王燃喜悦底线的时候,有人重重地在这幅“美好前程图”上来了不和谐的一笔。
“什么,总头领和二哥被马应元扣下了?”王燃正在兵工厂一边观察地雷的试验,一边在心里论证“三三制”在根据地推行的可行性,张汉的亲兵向他汇报了这个吓了他一大跳的消息。
马应元是活动在山东境内另外一支义军的首领,也是闯王李自成的手下,目前主要在青州东面的安丘城驻扎。而本来王燃等人决定来青州发展,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想和这支义军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说实话,满家洞义军这段日子之所以能够不受太大干扰的发展,与马应元在青州附近吸引了清军主要注意力是分不开的。
王燃并没有见过马应元,但马应元派来的使者却见了好多次。自清军攻占青州后,马应元就一直在组织策划夺回来。满家洞义军一到青州便屡屡接到马应元的书信,力邀满家洞义军参加作战行动。王燃等人考虑时机尚未成熟,总是回信劝马应元晚一些时候再动手。
前两天又接到马应元的邀请,说闯王李自成派了一位山东特使前来商议山东义军的发展大计,要求满家洞参加。
得到这个消息后,一直心心念念不忘闯王的孙义自然是欣喜异常,在莒州站住脚后,孙义就派了人前去西安与闯王联系,报告满家洞义军最近的发展动态。现在一听说闯王派来了特使,自然要求前去进见。
孙义与马应元本身私交甚笃,在一起的时候孙义还曾经救过马应元的命,但由于双方都很忙,一直以来只通过书信来往,还未曾见过面。
孙义是忙着配合谢启光训练根据地的义军,虽然谢启光在练兵方面很有一套,但毕竟不是义军出身,又不象王燃那样具有突出的军功,王燃担心谢启光令行不通,因此便请了孙义这位义军的老首长前去压阵。马应无则是忙着屡败屡战地攻打青州城。
这次有了山东特使这个机会,孙义便和宫秀儿两人带了几个手下连夜赶往马应元所部,一则打算聆听闯王的安排,二是老朋友碰碰面。没想到这一去就被扣下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