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虽然不够聪明,没能想到自己还有撤回关外大本营这个选择,但手下却有聪明人,何洛会就是其中之一。
“王爷,奴才以为,以我大清目前的状态,与其留在关内苦战,不如暂时撤回盛京休养生息,再寻战机!”何洛会轻叹道。
虽然没能赶上沧州攻防战,但经历了东光伏击战的何洛会较之豪格等人更加明白北进、南撤等其它选择的不可能……何洛会虽然是一个幕僚,但也是打老了仗的,东光伏击战中从兵力而言双方明清双方几乎持平,从表面上看明军占尽了天时、地利,取胜有投机取巧之意,但何洛会明白,如果没有严格的训练、实战的经验、严明的纪律、周密的布置等诸多方面汇集而成的战斗力,打伏击战?根本不可能!……况且,这还属于野战,九万人马一个照面之下便被彻底击溃。而现在清军可用的总兵力也不过只有九万,北进拿下北京城?做梦呢吧!沧州之战不已经充分说明问题了吗?
“我不同意!”何洛会的提议无异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豪格还在沉吟中,一力主张北进北京城的正蓝旗统领已经跳了出来:“我们还没有败!我们还有一战之力!……我们手中还有近十万八旗,山西、陕西、河南等地也还在我们手中!……就算我们打不下北京城,但只要在关内转战上一个月,蒙古、盛京大营就会有所行动,到时就可以对明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贾宝玉又能奈我何?!”
正蓝旗统领的话显然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也难怪,大清当年挥师入关是多么的意兴飞扬,可两年时间不到却要让他们偃旗息鼓,扔下几十万满州百姓、十万数八旗子弟性命,返回关外。这叫他们如何能接受?而没有了这些族人,满清是元气大伤。休养生息?那得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得过来?没有几十年根本不可能!
可话说回来,满清地选择确实已然不多。
十万八旗?如果这十万八旗是当年清军入关之初的那部人马也许还好说,可经过这数场大战,现在的八旗能有当初部队的一半战力就很不错了。更何况现在的总兵力已不足十万!
山西、陕西、河南?这些地方现在确实还在自己的手中,但那也只不过是名义上而已。大清入关还不到两年。还没有形成稳固地统治基础,没有了可以凭借的军事高压为依托,这些地方根本不会买你的账!那些降清的地方军本就是墙头草,根本谈不上对清廷的忠诚!风向不对。别说是为大清出力,不立刻反水已经要偷笑了。
转战关内?到哪儿转战?留在直隶?这不等于是等着让身后的明军包围吗?转进到山西、陕西、河南?这个想法倒是很诱人,可是凭目前己方地地理位置,想进入这些地方要么过北京、要么过德州,一路上处处是高墙固垒,后面紧随着就是几十万大军。在任何一个地方被拖住,就是一个全军覆灭之势。更何况,自己已经成了一支孤军,区区九万人马能闯过几关?
至于蒙古、盛京的外援倒是可以依*,但一个月的时间,足够明军歼灭自己两回了!
帐内众将讨论纷纷,吵个不停,不过最终还是以何洛会为首的一派占据了明显的上风……目前的局势摆在眼前,谁愿冒赴死之险?
所有人的眼光都停留在了一直沉吟不语的豪格身上……这是当权者的权力,也是他的压力所在,这个决定显然将左右满清今后的命运走向。
“王爷,赶紧决断吧!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何洛会说道:“当年太祖以十三副盔甲起兵,短短时间便拥兵十万,内并女真、外兼蒙古,打得明廷还不了手……”
何洛会所说的太祖便是努尔哈赤,他崛起地经历已经成了每一个满清族人心中“白手起家”的神话。当然,真实的情况并不如大家所说的那么神奇,努尔哈赤起事时并不是只有十几副盔甲。明军虽然在误杀了建州女真爱新觉罗家族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后,作为补偿,努尔哈赤很快便获准去继承其父的都督头衔和一批战马。不过话说回来,努尔哈赤确也有十分的本事,否则也不可能单凭一个部落崛起,与当时实力称雄于世界的大明帝国叫板。
“我们现在的基础较之太祖当年不知强多少倍!……我们手中就有近十万兵马,盛京处也还有数万八旗和族人,西有蒙古为可*的盟军,东有朝鲜提供发展的潜力……”何洛会接着说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只要我们能够全身而退,以我们的实力用不了几年便可重新发展起来,介时再回来报此一箭之仇也为时不晚!”
…………
“晚了!……就算是努尔哈赤再生,我大明也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明!……凭这点兵马还想卷土重来?做梦!”德州城明军的中军大帐中,王燃嘴角浮着一丝笑意:“如果再拖上几天,我让你连这点机会也没有!”
…………
“王爷,再不走就真的晚了!”沧州城内,龚鼎孽看着豪格依然在沉吟不语,也不禁着急起来:“说不定现在贾宝玉已经拿下了德州城,正准备往这儿赶,一旦被他们咬住,我们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