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立刻齐齐地“切”了一声表示不屑。
……………………
事实上。虽然这些女孩确实有些心口不一,但她们倒也不全是假公济私。王燃的“北伐”之战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收官阶段,南明朝廷重新迁回北京城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诸多豪门权贵也已经开始筹备回北京之事。而不管朝廷迁不迁、何时迁,作为北方最大地重镇,北京城的重建和发展自然是刻不容缓。
因而在解决了禹城的八万“伪军”、赶走了豪格部清军。彻底打通了金陵至北京之路后,在王燃的要求下,从金陵援建北京的各项基础建设纷纷准备上马,昭仁公主、林黛玉、柳如是等人“名义上”的任务便是这些……不得不说,王燃这个要求本身也有些假公济私地成分在内。这也怪不得王燃,这一打仗就是好几个月,王燃是硬熬了过来
说起来,禹城的八万“伪军”解决的相当轻松,“挟新胜之威、卷天下之势”用在这八万人上确实很贴切。事实上,李黄兵团的二十万人的综合战斗力并不一定强过全部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八万“伪军”……别说是攻城之战、便是两军对垒打起野战,李黄兵团稍有疏忽也极有可能翻船……不过这实力归实力,临场发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伪军”是丧家之犬、毫无斗志,李黄兵团却是斗志昂扬、高歌猛进。再加上王燃令姜瓖率万余大军由北而南夹击禹城并现身说法,八万“伪军”的斗志迅速锐减为零,当即便提出愿意来个“战场起义。”在这个说法被李岩和黄得功拒绝后……现在才想着起义,早干吗去了?……八万“伪军”打出了白旗。
禹城“伪军”投降使得王燃所部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精编出来的十万铁骑也得已迅速继阎应元部后向豪格残部逼迫追击。
沧州之战后,豪格部的人马只余下了九万不足,而刨去用于断后阻击阎应元大军的镶蓝旗此时已被阎应元击溃,待豪格抵达天津时手中可用之兵不过七万左右。不过这次豪格学了乖,并没有强行攻打庄子固亲自坐镇的天津城,而是在分出万余兵马对天津明军做出牵制后,自己则率领主力清军绕过天津城直奔山海关。
从兵法的角度来说,“绕”城而过并非是上策,这等于是将后背卖给了对手。对手只要在前方卡住了你,“绕”城之敌就面临着前路夹击之势。因而对守城之军来说对引采取的策略一般都是不闻不问。
第八卷 遍地姻脂浓 第一章 江山北望(二)
按王燃原定的计划,如果清军强攻天津城自然是好,凭庄子固的近三万人马足以将豪格部拖在城下。而如果清军绕过天津城,庄子固部虽然限于兵力弱势不能组织强行截击,但也应该创造条件或主动出击、或衔尾追击,尽量拖住清军、延缓他们的行军速度,为阎应元主力争取时间……说起来,庄子固的兵马毕竟有限,野战肯定不是清军之敌,如果再不留神被杀个回马枪,别说天津城有失陷的危险,便是北京城也同样不好受。
根据王燃等人的推演,只要山海关守军能顶住豪格部两天的攻击,就可以得到庄子固部的侧应,而至多再拖上两天,阎应元的大军就可以赶到实现对豪格部清军主力的全面包围。
事实上,在顾媚提供‘清军可能由海路接应豪格部’这一重要情报之前,所有人对王燃的这一计划均持相当乐观的态度……山海关守军虽然只有万余,但凭借一夫当关之天险,即便是面对前后两面的夹击,守上两天应该没有问题……庄子固部虽然基于实力于野战一途并非豪格部清军的敌手,而且还要兼顾天津守备、不能倾全力出兵,但既已骚扰战为主,两万明军与山海关守军相配合。再顶上两天自然也没什么问题,而待阎应元部八万明军一旦赶到,就可以形成对豪格部清军的兵力优势…就算是清军背水一战超常发挥自己的实力,但明军却不是截止到阎应元为止,一旦清军被明军缠住,李黄兵团的主力也可在短时间内调整北上。
说实话。只要将豪格部围住,不用打。单只围上个三、五天,清军就会因为缺乏粮食供应补给而士气崩溃、不战而败!
但海上清、朝联军的出现使得这一切都成了泡影……有了海上的接应,豪格部根本不用强攻山海关,便可以在明军主力赶到之前先一步由海路全身而退。甚至还可以利用这部‘暗’军打明军一个出其不意……清军既然能调来朝鲜的水军,自然也可以征召朝鲜的陆军。多了不好说,留守盛京的清兵加上征调而来地朝军在这段时间内凑出个十几万应该问题不大。这部联军的战斗力虽然不强,但以暗对明、对有备打无防,肯定能让庄子固部及阎应元部吃个不小的亏。不但会给北伐军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也会给此次北伐战果抹上一层阴暗。
话说回来,战场之上本就是计划不如变化快,有了变化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依据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当然。连发生了变化都不知道更可怕。
从这个角度来说,顾媚地情报确实重要,它使得明军有机会对既定战略进行调整,消除了这种‘更可怕’,也将‘可怕’的后果限制在了最小的范围之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