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对于朝鲜态度变化的原因,大家心里都很明白。清军入关之后,不论是谁都认定了清胜明败的结局,久与中原失去联系的朝鲜根本料不到明、清双方的实力对比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听从清军调遣、辅佐清军作战倒是情理之中。但纸毕竟包不住火,中原发生的变化无疑会重新引发朝鲜的政策调整,朝鲜重新树起反清复明的口号当然就是顺理成章。
不过话说回来,朝鲜之所以表现地如此“反复小人”倒也不能全怪到他们自己身上,王燃也要负上一部分责任……王燃这支蝴蝶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中原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改变了朝鲜的进展史……按王燃原本时空的历史发展,此刻的朝鲜国王应当是李淏,可现在却变成了他的哥哥李涸(嵦)。也正是因为这位李涸(嵦,去掉山,左边为氵)的当政,才使得朝鲜脱离了原本的发展轨迹。
说起来,朝鲜李朝一直都是明廷的藩属国,朝鲜对明廷一直恪守君臣大节,每年岁币纳贡,从不懈怠,而明廷对朝鲜也非常照顾,不管是内乱还是外扰,都竭力提供帮助。当初朝鲜几度受东瀛入侵,几乎丧失全境,都是明军出兵相助才保住的江山。只不过后来满清兴起,入侵朝鲜,明廷自身难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鲜被满清占领。
但不管怎么说,朝鲜对明廷的忠心却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没有变。在王燃原本时空的历史中,在被满清征服后的相当长时间内,朝鲜都一直没有放弃“反清复明”的打算。朝鲜李朝视清朝为犬羊夷狄,私下称清帝为“胡皇”,称清使为“虏使。”除对清朝的公文贺表之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朝鲜《仁祖庄穆大王实录》,在明亡前用崇祯年号,在明亡后用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年号。在仁祖之后的历代朝鲜国王《实录》,只书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纪年。至于私人著述,直到清末,仍有人书写崇祯年号,以至竟然有“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
当时朝鲜君臣认为,“我朝三百年来,服侍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李朝孝宗则以光复大明天下为己任,采取了诸多措施,倡议并着手北伐的相关准备。
李朝君臣确信“胡人无百年之运”的儒家格言,将地震、彗星等自然灾害视为清朝灭亡的征兆,对南明政权、吴三桂和三藩分裂势力、台湾郑成功、准噶尔蒙古等反清势力寄以厚望,准备派使臣渡海联络,策划夹击清朝,并积极响应朝、小南明联手组成军事同盟共同对付满清的计划。只不过由于朝鲜财政困难,军备薄弱,北伐大计最终夭折。
便是后来南明政权瓦解,反清复明无望后,李朝王室也一直秘密坚持进行各种追思活动。焚香望阙每年进行,直到李朝末年。
应当说,当时受儒家思想教育影响很深的朝鲜对明廷确实相当忠心,懂得“知恩图报。”与王燃原本时空中那些擅长弄虚作假耍无赖的“棒子”们确实有很大区别。
说实话,若是现在的朝鲜是那位李淏当位,就算迫于清军压力不得不出动海师配合清军出战,也会想办法怠兵作战或是故意泄漏出情报,给清军上点眼药。
但可惜的是,历史的拐弯让李涸(嵦,去掉山,左边为氵)做上了国王的位置,而这位李则属于典型的“亲清派”……在王燃原本的时空中,这位李就是因为表现出了对清朝的亲近之意,而被朝鲜君臣联手毒死……有他在位,朝军给予清军最大限度的配合就很容易理解了。
当然,虽说历史的这个拐弯是由于王燃的干扰而形成,但王燃对些却没什么心理负担。
一则王燃的历史学得本就不好,原本的历史发展轨迹是什么都不知道,何来负担?
再者说,王燃对朝鲜本就一直无甚好感……不谈自己原本时空中这些朝鲜人充当日本爪牙入侵我大好河山、“抗美援朝”后的“忘恩负义”,便是这帮家伙在世界杯上的黑哨也让王燃对他们的人品充满了不齿。因此才会在听说朝鲜海师偷袭山海关后恨恨地甩出了“高丽棒子”四个字。
说实话,就算王燃知道自己改变了这段历史,他也不会在意……这不过是让“棒子”们“忘恩负义”的狼子本性提前迸发罢了。
也不能怪王燃对朝鲜有“偏见”,谁让朝鲜的使者在“反清复明”、“进献公主”之外又加了一个条件呢?
进制
“这个高丽棒子真不会办事……”阎应元轻笑着看了阴着脸一直.没有说话的王燃一眼说道:“想娶咱们大人的妹妹,也不知道事先先给咱们大人打个招呼……”
第八卷 遍地姻脂浓 第七章 交换公主(一)
阎应元对于朝鲜求亲之事的话显然有开玩笑的意思在内。说起来,李之所以在“反清复明”、“进献公主”之外提出娶南明公主,更多地只是希望能借此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关系,并没有以此作为“交换”条件的打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