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读书太慢的人驰惰,为装潢而读书是欺人,完全按照书本做事就是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
“读书地目地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能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背,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道理,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的人。他可以研习而上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细琐地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案例。如此等等。这种心灵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改善。”
宋景一漫步在渡海城街头,看着这一路上关于学习的许多警句,只觉得越读越有体味。虽然他并不是很理解其中的许多词语。比如什么物理、逻辑之类,这些句子也过于直白,可是,他却不得不承认,这些话说的非常正确。不是真正读过许多书,并对学习有着深刻理解的人是无法讲得这么全面的体会的。
“弗朗……西斯,培根?”宋景一又仔细看了一遍每句话后面被一个一条杠一样地“破折号”所标明的警句出处,禁不住又微微摇了摇头:“看这名字,似是蛮夷番帮人氏。这样堂而皇之的把其人之语刻于城中墙壁之上。似乎有些不合礼仪。有失我汉人体统。”“何谓礼仪?什么又叫体统?”跟在旁面的王亨九就摇头笑了起来,“当初。楚大人将这篇《论学习》全文刻于这条城中主道的墙壁之上,老夫就曾极力反对。可是。楚大人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
长。人家说的对,讲得在理儿,我们又何必死抱着面子不放?非要拿那些晦涩难懂地文章去为难大家?古时候,之所以有文言,并不是先贤想让人去猜书中的意思,而是因为语言还没发展到极致,用的又是竹简,不易携带,大家只好用简略的词语去把自己的意思概括出来。孔圣人的三千子弟,大多数都是平民,难道夫子教他们的时候,都是摇头晃脑,挨个让他们去猜测自己的意思吗?他是为了让弟子们学学问,不是显摆,更加不是让自己的弟子们在学到学问之后继续显摆。到现如今,直白易懂,让老百姓一看就明白地文字才是符合他老人家本意地。……当时的一席话,说地老夫真是哑口无言呐!”
“那何不将《论语》等书解释过后书于墙上,反而要写这番帮文人之语?”宋景一反问道。他曾是大明举人,又在朝鲜做过官,可王亨九虽然只是个秀才,却已经有过几部字典问世,在文教方面比他强的多,所以,对待这位在功名上比不过他地老者,他是十分尊敬的。“《论语》不过一万两千余字,但何人敢说全懂?”王亨九反问道。
“这……”宋景一一怔,接着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论语》虽然字少,又是历年儒家的必备之书,可是,那区区一万两千余字,确实不是谁人敢说已经读通读懂的。历史上那么多的大学问家,也
没几个人敢拿《论语》来显摆,就算写过些什么解析《论语》之类的书籍的,也不敢就说自己的解析完全正确。
“只是不知这弗朗……”
“弗朗西斯.培根!”王亨九接着宋景一的话头说道。
“弗朗西斯.培根?不知这人是何人,竟能让楚大人如此看重?”宋景一问道。
“此人乃是西方欧罗巴洲英吉利国人,曾为法官,是楚大人在西方之时最为看重且极为尊敬的大学问家。当年楚大人去拜候英国国王之时,那英国之主便是以弗朗西斯.培根迎接楚大人。结果,两人见面之后,一谈相倾,竟连英国国王也不顾了。”王亨九按照自己听到过的传闻答道。
“还有这等事?倒也有趣。不过,宋某确实不曾想到,那西方蛮夷之地竟也有此等人物!这通篇的《论学习》,确实是颇为让人感触!”宋景一叹道。
“何止是一个培根,楚大人在学校之中,还向那些学生推介什么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简直就把与些洋夷推到天上去了。”王亨九叹道。
“哦?”宋景一愣了。那西方蛮夷之地,竟有这么多人值得楚钟南向众人推介?要知道,楚钟南的本事他可是十分佩服的。尤其是那汉语拼音,更是教化利器,他还在咸兴府的时候就已经为之五体投地,可现在,楚钟南居然大肆推介西方蛮夷?
“当然……”王亨九正色说道。
“这还得了!一个两个也就罢了,数千年来,蛮夷之中出一两贤者也可以理解。可他如此这般,不是让我华夏子民尽向戎狄吗?你们怎么也不劝谏一二?”宋景一气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