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个尹国用却不是一个心理简单的读书人。在这群学生之中,他的年纪虽然不算最大的,但也属于相较年长的一类。所以,相比起那些年纪还小,也还不怎么在乎自己前途的同窗们,他对自己日后却是有着相当的期待的。在他看来,楚钟南在建立东北执政府之后便创立了这么一所东北大学,肯定是有着更大的野心。而大学,只比“太学”少那么一小点儿,显然也是有着相当的寓意的。他是个成年人,当然知道从政的好处。所以,对自己在政法学院毕业后的前途也有着相当的憧景。但与众多曾经参予科考的读书人一样,他的憧景总是向着好的一面。认为自己会在楚钟南这名“老师”的照顾下,勇往直前,并最终取得高位。但是,他却并不打算只是取得高位而已。这也是为什么他不与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同窗聚在一起,却要跟刘风、“老路”这些年纪较小的学生凑到一块儿地原因。一个好汉三相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他要培养自己的班底或者说是势力,以期在日后的官场上相互照应。而相应的,要做的这一切,他也就要在平时的交谈或者行动中显示自己的才能见识,让这一群小同学佩服自己,进而愿意接近并听从自己地意见。
可以说,除了看不清大势的发展方向,又有些喜欢意淫,尹国用符合一个有野心的读书人地诸许多条件。如果放到某个封建王朝,他或许真的能建立一只属于自己的势力网。只是可惜,他今天地表演被人打断了,这让他有些不爽。不过,虽然不是很高兴,他也仅仅只是装模作样的瞪了提醒自己的许纲一眼,倒也没有表现的很过份。
……
“满清之败,败在不懂怀柔!”
既然开始谈正事儿了,大家也就严肃了起来。他们未来会做什么且不说,光是凭着政法学院地名头,学生们就知道自己不可能跟先前那些所谓的秀才、举人什么的一样。而且,能来到这个学院的,不是原本在小北荒生活过的,并且成绩突出的学生,就是曾经在朝鲜经历过土改,见识过一场大变革地人,还有,就是像尹国用这样经历过满清由盛衰这一过程,并且承受了其中的辛酸苦辣地人员……可以说,虽然年青,但这里的学生都不是那种不懂事地少年。许多比他们年长、成熟,并且愿意投向执政府的读书人什么地都不被政法学院录取,他们能有这个机会,自然也要知道什么叫珍惜。
“怀柔?不是这样的。”尹国用首先发话,可话音刚落,刘风便首先提出了问:“据我所知,其实满清不是不懂怀柔。就像皇太极,在即位之后,就曾颁布过许多缓和女真一族和汉族百姓矛盾的政令。
虽说成效甚微,但这并不是说他不懂怀柔呀。”
“没错。而且在我看来,其实满清就算是想怀柔也不行。大家别忘了,当时的辽东汉人足有一百多万,可满人有多少呢?不过十几万,兵力满打满算还不足十万。如果他们像是对待自己人一样对待汉人,那么,在外有蒙古、大明窥视的情况下,他们能保证那些过得不错的汉人完完全全的听从他们吗?要是稍有火星,那可能就是燎原之势!”数次提醒众人回归正题的许纲说道。
“你们难道没听过‘走于辽不如走于胡’?大明政策苛严。百姓根本不活不下去。要不然。他们为什么背进离乡地跑去胡人那边?可见。百姓心中并无民族之偏见。大家想要地。不过就是一口饭吃。民以食为天。关内为什么屡屡有民乱发生?那李自成、张献忠之辈为什么每次都能败而复起。至今日竟可横行中原?不为别地。百姓吃不饱而已!吃不饱。谁还会管什么官府朝廷?所以。满清之败。就是败在不懂怀柔。若是那努尔哈赤、皇太极能以对待满人之法对待辽东百姓。那么。他们绝不会这样轻易失败。说不定。他们还真地会得到民心支持。百万之众。放到努尔哈赤之时。据说还有两百万……如此人数。足足是满族地十二十倍。他们若是能善加利用。又何至于今日这般如丧家之犬一样?”尹国用说道。
“光是有心支持也不见得就行。他们就算能有两百万汉人支持。那关内亿兆地汉人又该如何?朝廷已经不行。但自古天下分久必合。关内终有平定之时。到那时。不管是谁平定了天下。都不会放过辽东。满清早晚难逃一败呀!”许纲针锋相对地说道。
“若是满清怀柔辽东百姓。尔后趁着中原未定挥兵入关。抢夺天下呢?”“老路”突然问道。
“……”众人都是一怔。接着全部失笑。刘风甚至直接拿手抚摸上了“老路”地额头:“我说小路啊。你这脑袋还真地跟咱们大家不一样唉。满清入关?没错。他们确实入过几回关。可都只能抢一把就走。却不能停在某处割据。为什么?一来。人们兵少。二来。他们是异类。堂堂中原大地。又岂能由他们这些蛮夷之辈主掌?”
“为什么不能?大明之前。蒙古人不就执掌中原了吗?而且。蒙古人还不只是执掌了中原大地。北方地草原。西方地大漠。乃至执政大人他们先前所居住地欧罗巴大陆。也曾在蒙古人地铁蹄下颤抖不已。北方俄罗斯。其国主甚至被迫拿自己地头盔为蒙古人喂
”“老路”反问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