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后锋_古龙岗【完结】(464)

  ,早就准备了十几年,一旦出兵占据京畿,便可派出担任地方官,不虞地方不稳。……这样算来,不管是论文,还是论武,李自成都远不及执政,他又怎么可能获得胜利?而这中间有一个最大的麻烦,就是你吴三桂和你所属的山海关。因为,你如果拼了命,就有可能会借助关隘之险阻挡我大军入关,使得我军错过李自成初入京师,政权不稳的机会。所以,如果你不投靠我东北,而是转投李自成,我东北大军必然会倾力攻打你所属地地盘儿,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山海关没那么容易打!”吴三桂握紧了拳头,硬声说道。

  “三桂,看在你我之间地舅甥之谊,我也不妨再透露点儿消息给你。”看着吴三桂还是有些不服的表情,祖大寿笑了笑,又道:“你知不知道,为了掌握全军,执政大人在小北荒之时,便设立了政治部?”

  “政治部?”吴襄一怔,旋即点了点头:“没错,我们确实听说过这么个名字。听说,这个政治部还与参谋部、装备部、后勤部并列为东北军委的四大部门,不知道是不是?”

  “你们的消息一点儿也没错。可是你们知不知道,这个政治部管是的什么?”祖大寿又问道。

  “好像是知道一点儿,说是专门给士兵们谈心说理的,省得他们有什么乱来的心思。”吴三桂说道。

  “哈哈,这话倒也错。政治部,其实就是管这里的……”祖大寿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李自成可以用几句歌谣骗取民心,可他的手段实在是太过粗鄙,又哪里懂得什么叫做真正地宣传?我可以告诉你们,当初铁岭被围,洪督师被迫率领各军投降,手下将近十万大军,几乎不到一旬的功夫便被政治部的人全数拉走,我和其他几名将军手下,居然只剩下不足五百名亲信。

  就这,还是因为执政大人为了我们的面子没有让政治部地人插手才得以保留的。”

  “既是败军,投降也是理所应当!”吴襄说道。

  “是吗?”祖大寿哂然一笑:“可是,如果那些投降地士兵大都是全心全意转投东北军麾下的呢?而且,这还不算,政治部的人到现在为止,居然还收服了将近两万的满清八旗军,你们又怎么说?”

  “这不可能!”顿时,吴襄和吴三桂父子两个都跳了起来。八旗?那可是满清八旗!那些鞑虏,居然也能被政治部的人收服?这怎么可能?要知道,那些留着辫子的胡虏之辈向来都是自视奇高地。不管是那些贵冑,还是普通的小兵,都从来瞧不起汉人,更加瞧不起汉军。虽然如今满清已亡,余孽也都跑到了外喀尔喀蒙古一带,可是,这些鞑虏跟汉人都是生死大仇,就算楚钟南愿意收留他们,那些人又怎么可能不担心东北军秋后算帐?投靠,收服?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只要是人,就都有弱点。政治部管地就是你脑子里的东西。去掉不适宜地,再添上些合适的。就是他们要做地差事。”祖大寿淡淡地说道。吴氏父子的反应跟他当初刚刚听到政治部收服了那么多鞑子兵之后也差不太多,都是无比的震惊。那些悍不畏死,无比骄狂的家伙,就算兵败了,按理说也不应该投降大仇敌东北军才是。可是,政治部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身为第四军团的军团长,东北军的高层将领之一,他还知道,那些被收服的八旗军旧部还极为老实听话,说的再好听点儿,那就是忠诚。政治部能做到这一点,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舅舅你跟我们说这些又有什么用?难道,楚王爷还能派他的政治部来我山海关内找人聊天么?”吴三桂暗暗吁了一口气,又语带不服地说道。可是,他没有发觉,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底竟真的隐隐有那么一丝不安。

  “为什么不能?”祖大寿反问道。

  “你……”吴氏父子再次大惊,甚至还有些恐惧:“难道,你、你们的人已经到了山海关之中?”

  “山海关毕竟不是与世隔绝,派几个人进来又有什么难的?而政治部的人最擅长的就是蛊惑。只要有一个人混进了你的军中,不出几个月,他就能一大批人。这些人再四处联络,哼哼,不是我夸口,三桂,如果把你的大军全都拉到校场上让我们执政大人招呼,最起码有一半儿会跟着他走!你信不信?”祖大寿冷笑道。

  “我不信!”

  “不信拉倒。”看着吴三桂阴沉的面庞,祖大寿微笑着摊了摊手。种子已经种下,他还怕这小子嘴硬不成?

  “复宇兄,既然那政治部如此厉害,你又为什么告诉我们父子?”吴襄又问道。

  “你们毕竟是我的亲戚,我不想看着你们走进绝路。你们想必还不知道,执政大人已经答应一个人,如果跟你们交战,他就是我东北军的指挥官。”祖大寿说道。

  “谁?”听祖大寿的语气,那人似乎跟自己父子两个有仇,吴三桂顿时支愣起了耳朵。

  “洪-承-畴!”

  “……”

  第二卷 东北三国志 第两百二十一章 一片石

  畴?!

  这个名字或许已经消失了几年,可是,同样的,身为曾经的属下,吴三桂深知这人的厉害。想到当初因为自己的失误,使得洪承畴与敌僵持,最后耗尽敌军的计划最终失败,吴三桂就感到一阵头皮发麻。难道,洪承畴真的已经投靠了楚钟南?如果是那样的话,这位曾经的蓟辽督师不敢去怨恨楚钟南背后下阴手,转而来找他算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想想洪承畴当初在关内平定各地农民军的意气风发,再想到其人带领九边精锐到达辽东之后便处处缚手缚脚,一个胜仗都没打成就被生生的困在了铁岭,这股怨气,身为一方将帅的吴三桂怎么可能想不到?而且,当初在三岔堡受袭,他吴某人逃得比兔子还快,虽然因此而没被东北军抓住,进而逼降,可是,北伐满清的大军之中,从洪承畴开始,除了战死的,九成以上的将领都被东北军给活捉,他吴三桂“一枝独秀”,恐怕早就被众人记恨在了心里。而且,如果他当初不是逃得那么快,而是带兵留在外围,说不定还有那么一丝机会救出被围的洪承畴等人呢!可事实上,他不仅跑了,还趁机收容了许多残兵败将,独占山海关,做起了土皇帝,那些人又岂能不恨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