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后锋_古龙岗【完结】(526)

  当然,越是到了最后的时候,就越要小心。南方与北方有着先天差异,虽然因为各种原因,使得那里依然一片乱局,但谁能知道会不会发生什么麻烦事?曹操大军八十三万,止步于赤壁,终魏之一朝,不能南窥;前秦符坚七十万大军,投鞭断流,最终也还是败在了~水,被谢家兄弟区区数万晋军杀得狼狈而逃,偌大的前秦帝国瞬间土崩瓦解。本来还有希望提前结束的南北朝又再次混乱起来。

  历史就像是一片镜子,照映着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而一不小心,这个镜子就会突然变身为巨大的车轮,瞬间将一切碾碎!

  楚钟南是一个很小心的人。

  当然,这也由不不小心。因为,他自己组织的参谋部,又赋予了这个部门相当大的权力,自然不能不表示表示。而总参谋长洪承畴却是一个比他更加小心的人物。原因非常之简单,这位原本应该成为大清王朝七省经略,为爱新觉罗氏鼎定中原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却又被康熙写进了《贰臣传》,遗臭万年的洪上将已经爱上了自己如今的位子且,相比起楚钟南,他更加不希望大明王朝翻过身来。……毕竟,他还是一个“叛徒”!

  于是,在洪承畴所主理的:参谋部,以及楚钟南和一干卫国军高级将领的商议下,卫国军确定了对南方先枝后干的蚕食政策。

  ……

  祟祯二十年,卫国军新组建的海军部部长李惟鸾率海军主力,南下台湾。刚刚将西班牙人从台湾赶走没两年的荷兰人面对如此压力不得不极为懊丧的让出了自己的地盘儿。……当时正在台湾的爪哇舰队副指押官韦茨拉尔还仗着跟楚钟南的熟悉意图找李惟鸾抗议,结果他的座舰刚一接近就被李惟鸾一顿炮击,只好缩回了头去。而卫国军海军的强势南下,还有台湾的收复,自然也惊动了福建的土霸王郑芝龙。郑芝龙此时拥船近万艘,但真正能够进行海上作战的大船实在是不多而且火力也多有不足。对上只有几艘战船的西方殖民舰队倒也无所谓,可对上李惟鸾所率的卫国军海军,他就没有什么底气了。而且李惟鸾身后还有北方更加强大的陆军军团,所以,在经过几番劝降,以及李惟鸾答应了他的几个条件之后芝龙就像原本历史上面对清廷一样,选择了投降。而这一次,原本应该反对他投降的郑森郑大木,也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国姓爷郑成功,也没有发表任何不同意见。

  而就在李惟鸾逼降郑芝龙的同时,陕西方面**第四军团在军团长祖大寿的带领下,也开始了对的进攻。张献忠自然是竭力抵抗。但是献忠本人的能力比起李自成还要不如。虽然占据了险地,但依然无法抵挡卫国军倚仗新式武器所发动的强大攻势。仅仅一个月祖大寿便攻入了成都平原,并且依照楚钟南的计划张献忠进行了劝降。可惜,张献忠并不信任楚钟南,哪怕楚钟南此时的口碑确实不错,但当了一段时间皇帝的大西王却不愿意寄人篱下。只是,不投降,又打不过,虽然还有成都等城池可守,可李自成连西安都不敢守,他张献忠就能顶住了?但是,出人意料的,虽然受到了部将的劝说,张献忠却并没有像李自成一样选择率军逃窜,而是起兵迎战。

  祟祯二十年三月。大西军与卫国军战于绵阳。战役一开始。面对卫国军火炮地地毯式轰炸。张忠部将刘进忠心胆俱寒。率部反叛。祖大寿命大将王廷臣按刘进忠指点。趁大西军混乱之际突入。力战之后。生擒大西国皇帝、“八大王”张献忠。之后。大西军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冯双礼等人率部溃退。途中。众人接到祖大寿代替张献忠所传书信。信中。张献忠指示以孙可望为大西军新地主帅。李定国副之。并且希望孙李等人能将自己地妻女子嗣送至卫国军中。孙可望等人经过商议之后。按照书信所指。将张献忠家人送归。之后。众人放弃成都。率军南下。途经重庆之时。击溃了听命于南京地明将曾英。进入贵州。而祖大寿跟随大西军。顺手控制了重庆。使得卫国军地势力在西部也跨过了长江。

  ……

  东西同时出击。先招降郑芝龙。再击破张献忠。卫国军地强大在一年后再震动了不少人。而这种震动。首当其冲地就是南京。

  祟祯被送到南京已经有一年了。不过。在这一年间。在南京被尊为太上皇地他并没有按照多人预想地那样插手南京政事。这位经历颇为丰富地原末代皇帝只是躲在皇宫里面。跟自己地儿子商讨一些事情。端地是一副父慈子孝。上阵父子兵地架势。可是。就像楚钟南所说地那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原本地历史上。祟祯在死前曾经留下一句话:大臣皆可杀!可见他对那些大臣地信任度有多么地抵。

  而现在。楚钟南攻势猛烈。一东一西。都已经跨过了长江。南明小朝廷所倚仗地长江天险根本就成了一个笑话。而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地儿子。那位隆武皇帝朱慈却又告诉他些大臣正在为皇后地人选而争吵不休。

  天可怜见。此时此刻。居然还有人去关心什么皇后?

  祟祯终于再也抑制不住了。大怒的他在第二天跟朱慈一起出现在了群臣的面前,并且极为刻薄的臭骂了几名重臣一顿,顺便,还撤

  镇守太监卢九德,将南京兵权收回了自己的手里。

  然而,祟祯没有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居然会起到反作用。他原本只是想着刺激一下这些不能信任的大臣,希望这些家伙能稍稍正干一点儿细地去做些事情,保住江南这片大明国土,不要让自己在楚钟南那个可恶的家伙面前再丢了面子。可是,事实却是,他的出面不仅刺激到了那些掌权的家伙,连一帮被冷落的大臣也刺激到了。那些原本受到马士英等人打压的大臣们将他的这一次出手当作了樂祯皇帝将再次出面掌控朝政的预演。于是着一帮闲散官员弄出来的《奏请太上皇训政疏》的出现,南京朝局再次陷入混乱之中。祟祯欲哭无泪,想平定这次朝乱又怕自己插手太多引起更高的反弹,可不插手的话,朝乱却一时难以平息……进退两难之际,可怜的大明太上皇决定行“摊丁入亩以及火耗归公”的政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