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笑道:“我哪有老丈说得这么好呢!”
一高兴,曹操命士兵取美酒、肉食送与老丈。
只是从头到尾,那个儿子都板着一张脸,一声都不吭。
曹操问及老父,才知道儿子是又聋又哑之人。
曹操离开之时,对身边士兵说道:“回去传令全军,不得骚扰附近百姓,若有抢夺乡里鸡犬者,按杀人罪论处!”
老父千恩万谢送出曹操。
曹操一走,那个儿子说话了:“父亲,为何要讨好这个恶贼?”
老父说道:“不如此,他会迁怒我们百姓,恐怕会有另一场屠杀之灾!”
儿子又说道:“我们冀州儿女都被他杀尽了,我们行将就木,何必苟且偷生?”
老父说道:“我们虽然可以死,但是此仇不能忘,我们要留下来,刻碑立文,让冀州世世代代的儿女都不能忘记此仇,哪怕是一千年,还是一万年,只要是曹姓的后代,都将是冀州儿女的死敌,我们现在无法诛杀曹操,可是我们要让他的后代不得好死!”
儿子这才明白老父的用意,深感责任重大。
冤冤相报何时了,可是有些仇恨是永远都无法化解的,曹操的所作所为,让冀州的后代,永远的将曹姓之人当成了敌人。
后世司马昭明目张胆的要取曹氏而代之,冀州百姓却拍手相庆,为何?
曹操背负了数千年的恶名,冀州的后代仍然要口诛笔伐,为何?
有些仇恨并不是曹**了,就能抹杀的。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二章 忠义沮授
据野史记载,曹操死后共有七十二处疑坟,这些坟墓中究竟哪一个里面埋有曹操的尸身,连曹操最信任的近臣,负责处理曹操后事的将领,都不知道。
曹操自知一生杀虐太重,不得民心,所以生前就做好了预防别人盗墓的准备。
也难怪他会如此小心,在他死后,几乎所有的疑坟都被人光顾过。
这些盗墓者不为墓中随葬的金银财宝,他们只为找到曹操的尸骨,一心想要将死后的曹操挫骨扬灰,要让他永世不得超生。
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象曹操这样屠杀战俘,残杀敌方百姓的行为,都是为人所不耻的大忌,那是对人类文明赤裸裸的践踏,那是人类进化史的一种倒退。
可惜三国这个时代培养出了曹操,而曹操在这个时代做出了他认为正确的事情。
曹操坐在中军大帐,命令士兵将关押的沮授带进去。
袁绍大军败北,留在军营里的沮授,因为身体原因,没有来得及逃走,被曹操的士兵给抓住了。
因为曹操事先已经吩咐过士兵,让他们注意袁绍的各位将领谋士,莫要杀得兴起,直接给砍死了。
曹操注重人才,对敌方的将领也不放过,冀州很多能人他都眼馋很久了。
如今趁袁绍兵败,正好抓些将领,收为己用。
沮授就是曹操比较看重的人才之一。
曹操和沮授早年已是熟识,曹操对沮授很是欣赏,一直想让他为自己效力。
沮授进入大帐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会投降你的,你死了这条心吧!”
曹操说道:“袁本初不懂谋略,对你的意见置之不理,你又何必执迷不悟,顾念旧主之情呢?早年你我相识,若是你肯相助于我,天下早已被我平定了。”
沮授说道:“你乃汉室之贼,人所不耻,我怎能自甘下贱,与你为伍!”
曹操摇头叹息,命令士兵将其押下,安排独立营帐,好吃好喝款待,期望有一天沮授可以被他感动,回心转意。
当夜,沮授趁看守的士兵不注意,偷偷出了营帐,潜入到关押战马的马场,偷了一匹马,想要逃出曹营,回归冀州。
不想事情败露,被曹军士兵发现,抓住以后禀报给了曹操。
曹操听闻,不禁大怒,命令士兵将沮授带入大帐。
曹操对沮授说道:“我诚心诚意的待你,你不单没有丝毫感恩,反而逃跑,为什么?”
沮授怒视曹操,说道:“你毫无人性的残杀了数万名的冀州儿女,象你这样的人,还想让我为你效力?啊呸,我宁愿慷慨赴义,也不愿让冀州后代,指着我的脊梁骨骂我,贪生怕死,贪图富贵,苟且偷生。”
曹操怒道:“那我就成全你的忠义之心。”
遂命令士兵,将沮授处死。
沮授至死都高昂着头,挺直了脊梁,眼睛都不眨一下。
曹操痛惜的叹道:“这等忠义之士,可惜被我杀了。”
曹操下令厚葬沮授,建一座豪华的墓室,立一块玉石的墓碑,上面题着“忠烈沮君之墓”。
后世无人不为沮授的忠义倾倒,每每有人经过沮授墓前,必然都会磕三个响头再走。
即使盗墓者,见到沮授之墓,也是退避三舍,不敢惊扰。
后人专门有诗称赞沮授“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
曹操的大军整编完毕,返回白马。
经过大战,曹操的十万大军,还剩下八万人。
如此战绩可以称为千古少有的大胜。
仅仅损失了两万人,就击溃了袁绍的二十万大军,十倍之差,这是多么骄人的战绩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