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人,朝廷当然要以指婚笼络于他,可惜至今仍未成功。以他现在的年纪,仍然单身一人,实在是一件奇怪的事。
他只是奇怪,眼下来看,布日固德竟是有意与陈旭日结交。不由得更加好奇,这位年仅十岁的少年,日后该有何等样的发展了。
这时听了陈旭日的话,接口笑道:“关外和草原上的风光自然是好的,我们江南的风光与北地不同,另有一种韵味,将来得便,当由我做东道主,招呼两位游遍江南,吃遍江南……”
然而,不管是去草原也好,江南也罢,终归都是日后的事。陈旭日自知,自己能得别人另眼相看,不过是别人觉得自己将来有发展前途,用个现代化的词来解释,他是支“潜力股”。
潜力不潜力的,都要从眼下一点一滴的大小事做起。
病情大好后,陆陆续续的,京城各家王府都派人送来请帖,道是牛痘原液已经备好,请他过府种痘。
陈旭日遂在京城各家王府里进进出出忙活起来。常常是从早时晨到晚上要跑数家王府,一天下来,也不是个轻省活儿。
好在有太医随侍,基本上比较重要的家眷由他动手,其余人便由太医接手,互相搭配着一起工作。
如此忙了七八天,比较重要的府第陈旭日都一一去过,其中自然结识了一些人,也收了一些东西和礼品,累是累了些,收获亦不小。
到了二十一号晚上,张九成来找,道是父亲奉旨进京了。
还是上月那件风波,吏部经研究,决定让张悬锡自己到京师来吏部当面质对。暂住京师圣安寺听堪。
二十三号晚上,距事发之日一个整月这天,陈旭日在张九成的安排下,见到张悬锡,也见到了张悬锡欲给顺治上的折子。
折子大意是他自称向来洁身自好,不肯奉迎,在麻勒吉等人赴湖广宣旨途经山东时没有前去迎接而得罪了他们,所以使臣们在回途时,刻意刁难,明索贿赂,而他在迎接孙可望的仪式中确实因为不熟仪典出现错误,考虑到麻勒吉等人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易进谗言,又对他存刁难之心,他认为必将有大难临头,一时惶急,作出自杀的糊涂事来,云云。
第一卷 眼花缭乱的世界--第二卷 禁宫水深 第五十二章 意外来客
旭日看过张悬锡的折子,实在有些,嗯,说不出话来
自张九成拜托此事后,他多方打听与之相类似的事体。茶馆酒肆,谈论者尤多,那些常年在外奔走的过路客商,知道的消息比较多。直隶总督到底是封疆大吏,事情传扬开来,各地相关传闻便也一一被人挖掘出来。
陈旭日断断续续就听得人说,京城所派高级官员每到一地,往往大肆勒索,地方官不但供应无术,还要遭受各种凌辱,在被逼无奈之下,有一些地方官愤而自杀。
究其根本,却是因为满人大多担任京官,汉人多任地方上的小官,尊卑本以有别,再加上满人骄横,京里汉人高官者尚不放在眼里,何况地方上区区属官,举止轻慢言语侮辱者实为家常便饭。而读书人往往有种古老相传深入骨子里的清高气,性情梗直些的受不得折辱,激愤之下吞药抹脖子的时有所闻。
不过,位高权重者如张悬锡,他做这种选择,还是让陈旭日觉得难以接受。
张九成给父亲做过引见,便悄没声的退到屋外,留两人在屋里交谈。
张悬锡年纪不足五十,人看上去显得苍白且削瘦,比实际年龄要大上几岁。眉目疏朗,国字脸,浓眉,单就面相而言,虽不是那种和蔼可亲的长者,但既不带奸滑之相,也没有凌人之盛气,梗直倔强的性格,未及说话,已经露出三分。
他目送小儿子出门,目光闪了闪,浮上一抹黯然,“九成打小跟在我身边,这些日子,还是第一次独自出门,他能认识你,也算是他的造化。你们年纪相仿,陈公子若不嫌弃,以后还望把他当做朋友,将来有暇,还望照拂一二。”
“父亲对我说过,人在年纪小的时候,没有那么多功利心,彼此坦诚以待,常常容易交到一些真正的朋友。我阅历有限,见识也少,没有多少交朋友的机会,所以很珍惜每一位把我当做朋友看的人。我跟九成认识的时间不长,加上今天,统共只见了四次,可是觉得很投缘。”陈旭日站起身,突然对他郑重施了一礼,道:“张大人真的把我看做九成的朋友,就不要跟我客气,唤我均衡就好。”
张悬锡受了他一礼,略一犹豫,也便点头道:“好,均衡,好孩子——”他有些讷讷不能成言。现在不比往日,张家不复以往风光,甚至已经结罪于满臣,将来结果如何,殊难预料,昔日同朝为臣的同僚亦不敢与他往来,惟恐牵连自身,这种情况下这少年愿意与儿子做朋友,实在让他有些感动。
“均衡虽是晚辈,心里有句话,却是不吐不快。伯父,你之所为,设身处地想想,均衡能够理解,却实在不能芶同。”
陈旭日见过张悬锡给顺治地“遗疏”。疏中说“臣自莅任以后。矢心愿作忠良。喜怒不拂民欲。是非必告穹苍。意欲平治天下。谁知直道难行。清白招众之忌。憨直举国如狂。
是以满腔愁郁。因而仪节乖张。自右此身必死。何如引咎而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