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太后乱搞没有出事,卖官鬻爵没有出事,封侯封王没有出事,连太后生了孩子都没有出事。但是骆驼再大,也早晚有一根稻草能压倒。
这根稻草真是轻的不能再轻,连名字都没有,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员,估计是钱送少了,被嫪毐骂了一顿,于是怀恨在心,向赵政告了一状。这告状的时间抓得很奇妙,公元前238年,赵政22岁,举行冠礼准备亲政前夕。
冠礼是代表一个男子成年的仪式,对于普通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就更不用说君王了。举行冠礼必须要去太庙,向祖宗磕头,表表孝心,说说志向,让祖宗们在天上或者在地下都能放心。太庙在雍县,雍县县长是嫪毐。
冠礼在四月举行。前夜,赵姬收到了赵政送的两件童衣,据说赵姬失眠了。
送童衣,说明什么?
冠礼当日,赵政派人向赵姬请秦王玉玺(赵政年幼,玉玺由赵姬保管)。这是一件大事,按说应该由托孤重臣去请,王龁蒙鹜已死,只剩吕不韦了,自然是不二人选。然而,赵政选了别人。
不选吕不韦,说明什么?
赵姬无奈,拿出装玉玺的盒子,结果呆愣当场,玉玺不翼而飞。来人却不慌不忙,说您慢慢找着,我去回报陛下。
不慌不忙,说明什么?
冠礼举行,赵政宣读冠辞,也算例行公事。读到一半,被人打断,人是咸阳来的,一路高喊,咸阳,长信侯反长信侯反!
要知道赵政冠礼,大小官员都在雍县,咸阳是没有什么官的,嫪毐突然造反,怕是没有人能抵挡的。而且雍县说白了还是嫪毐的地头,说不准嫪毐来一个玉石俱焚,那大家就都交代在这。于是面面相觑,不止该怎么办。只见赵政微微一笑,说了句不去管他,就接着读他的冠辞。
赵政的冷静,并不能使官员们冷静,大家都知道嫪毐这些年收买了多少人养了多少门客,而赵政,深居宫中,政事也是吕不韦操持,此时不是束手待毙?他们的想法没有错,嫪毐的死党的确不少,包括咸阳市公安局局长,咸阳市市长,咸阳军分区司令等实力派人物,这些人当天都到场,他们并不慌,因为他们相信今天过去,就会高升了。
但是所有人都没有发现,有两个人没有到场,而且是很重要的两个人,昌平君和昌文君,这两个人刚刚被提拔为相国,是与吕不韦平起平坐的任务,这种大典,居然不到?
时间不长,消息传来,两位相国带领咸阳军队击溃叛军,嫪毐逃跑。众人哗然,而嫪毐的死党们脑门儿已然见汗,心里暗骂嫪毐这人除了床上功夫其他的果然都是废柴。现在最希望的不是加官进爵了,不被赵政发现诛九族就算好了。
心里最失落的是赵姬,赵姬此时很着急。昨晚她就知道今天不会普通,当她发现玉玺不见的时候她就知道是谁拿了去干什么了,她更知道,不成功,便成鬼。
嫪毐这种人,带兵叛变?让他带兵打猎都未必行。
赵政依旧冷静,下令凡有战功的均拜爵厚赏,宦官参战的也拜爵一级,生擒嫪毐者赐钱百万,杀死嫪毐者赐钱五十万。
大家这才发现,此时的赵政,已经不是那个孩子了,他的沉着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骨子里的自信。当年长平之战时的婴儿,贫民区的幼儿,登基时的孩童,已经变成一个成熟的男人,智慧的男人,冷酷的男人。
几天后,嫪毐落网,审也不用审,直接车裂了。
市长公安局长司令等要员,砍头。
门客里罪重的,发配四川,做劳工;罪轻的,在太庙看坟头。
比较冤的,也是比较残忍的,是赵姬和嫪毐的两个孩子,装进麻袋,往地上摔,直接摔死。我认为,这是不人道的,但,是可以理解的。
赵姬同志,迁出咸阳芷阳宫,断绝母子关系,永不再见。这件事是有不少人反对的,但赵政一口气杀了二十七个官员,终于消停下来。
而吕不韦,已经被赵政抛弃,虽然还担任相国,却已经被边缘化,远离了政治中心。
无论是从平叛,还是事后对涉案人员的判决,我们都可以看出,赵政的心思是细致的(也是嫪毐太差劲),手段是冷酷的。但要知道,这两样,是政治家必须的。
好好先生,是做不了政治家的!
但吕不韦毕竟是赵政父子的恩人,为避免别人说狡兔死走狗烹,也防止寒了其他老臣的心,赵政并没有马上对吕不韦动手。从赵政对嫪毐的手段,我相信赵政的情报工作是一直在进行的,而且是神不知鬼不觉的进行的,吕不韦和赵姬之间的那点事儿,赵政未必不知道,而赵政忍了,即使勤政了大权在握了,他还是忍了,他真的是一个算的上少年老成的政治家。
但他忍得时间并不长,一年。一年后,开除公职,没有退休金,没有保险,遣送回河南。
又一年后,不知出于何种目的,估计是吕不韦不甘寂寞,跟各国关系比较暧昧,甚至有人派使臣来吕不韦这喝茶聊天。你说这不是找死么,赵政同志正想对你动手又没有理由怕被人骂,这下好,赵政兴奋的一夜没睡,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书信快递给吕不韦,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