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墓的价值,应当从考古价值和盗墓价值两方面来考量。考古价值,指的是通过这个墓的发掘研究所得出的关于那个年代的文化政治经济情况,这时候文物的研究价值是要大于他们的黑市价值的,如果有必要,一块破罐子碎片有可能比金砖有价值。但是盗墓价值就不同了,抛开某些职业盗墓家族不谈,百分之九十九的盗墓贼看重的是能卖多少钱,他们不管你是在黑市还是拿到苏富比拍卖行,只要给钱就行,人民币美元皆可。
所以,盗墓这个行业对于墓葬的破坏性是很大的,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他们就是噩梦。当然,这指的是非职业盗墓者。据说,很多年前的那些职业盗墓家族,是相当有职业道德的,每入一墓,必不空手而归,却也不洗劫一空,总会给墓主留些值钱的玩意儿,也不会把尸体弄坏,走的时候把盗洞填好。我以为,这是一种对死人的敬畏,毕竟干这行的,说不准哪次下去就上不来了,而且说破大天去,这倒底是个缺德的活,保持一种敬畏想必是祖传的规矩,可以保佑自己活得长一点。
丛葬区的发掘仅仅是考古意义上的,从盗墓意义上说那就完全没有意义,如果换做你我,也不会把什么奇珍异宝放到那里去。所以真正集考古价值和盗墓价值为一体的,是陵园区。
陵园区已经发掘出的有各式楼台,宫殿,应该还有用作池塘而早已干涸的坑道,这些都是仿造当年的咸阳宫所造,可以说咸阳有的这里都有,其规模浩大,可见一斑。但是,在一样东西面前,这些东西都变得不值一提,彷佛是垃圾一样。这个,就是赵政的地宫!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那些地面上的建筑,不过是一点点点缀罢了。真正的好东西,赵政一点不落的全带到地宫里去了。
秦始皇陵(4)
地宫有多大,地宫又在哪里?
这个问题要是放到一百年前,估计没人知道,换句话说,知道的估计也是干盗墓营生的,人家也不会站出来给你指路。但是今天的科技实在太发达,拿着什么玩意在天上往下面一拍,地底下的大致情况就基本上了解了。遥感这种科技不光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开始干涉老赵的生活了,辛辛苦苦在地下修一个好房子,本以为没人知道,结果还是被人光明正大的拍了。
不过这是数年以前的事了,当时艳照门还没出来,何况艳照门的影响力也没法跟人家拍的比,一句玩笑话,姑妄听之。
结合遥感技术和考古发掘,现已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整个地下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其中包括了闻名于世的兵马俑坑,铜车马坑,此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
《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翻译过来就是施工队一直往下挖,一直挖到地下水了,就停了,开始干活。什么叫下铜而致椁呢?赵政想的周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假如哪一天谁谁偷东西偷到自己头上,把自己连棺材都抗跑了怎么办?就有人出主意了,先铸一个铜的底座,相当厚实相当沉重,反正是足以重到你抗不走的地步,然后把棺材焊在这个底座上。说是焊,其实也是浇铸,说白了就是底座和棺材是一体的,是搬不动的,是防贼的。后面两句不解释,就是说什么好玩意都在这地宫里头,老赵是不会寂寞的!
后面就牛了!人间有江河湖海,但是地下只有地下河,怎么办?有人说挖个大坑,灌水,不就行了!但是你要考虑到水是会渗透的,也是会蒸发的,尽管地宫的密闭性很好,但是上千年下来,难保只剩下一坑,到时候赵政问水呢,你怎么回答?所以不用水,用水银!水银是银白色的,倒坑里很好看,还反光,完全可以冒充湖海。最主要的是水银的沸点是356.7摄氏度,水是100摄氏度,所以,它比较不容易蒸发。而且水银是金属,内聚力很强,在空气中很稳定。
机相灌输。我就不一一解释每个字了,说白了就是机关重重,具体什么机关史记没说,司马迁老先生也没进去过,他老人家身有残疾,不方便从事这种冒险活动。地宫到今天也没有打开,谁也不知道有什么机关,古代人民的智慧到底到了一个什么高度,从机关的设置也是可以窥测的。
后面的语句是从整体上介绍地宫,下面有江河湖海,估计也造了假山之类的,作为地理;上面呢,史记说是镶了夜明珠什么的,代表日月星辰,以示天文。地宫里还有灯,当然不是电灯,是油灯,油也不是一般的油,而是选用人鱼油。人鱼是什么鱼?A,娃娃鱼,学名大鲵;B,鲸鱼。因为两者都在古籍中以人鱼这个名字出现过,所以难以评判。但最近有实验指出,以鲸鱼鱼油做成的蜡烛,其能量每小时可燃7.78克,每立方米的鲸鱼脑油可燃五千天,足够保证地宫中“不灭者久之”的需要。所以,我倾向于B答案。
除了地宫之外,最出名的应该就是兵马俑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