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见我陡然提到宝钞这个问题,心里也是一惊。他回奏道:“皇上,我大明太祖成祖时方发行宝钞,此后历代由于外藩运银到中华,银量充足,宝钞日益减少。不知皇上为何突然要发行宝钞!”
“朕早有发行宝钞的想法,只是时机未到罢了。现在这个印泥帮了朕的大忙,只要别人没有,那么朕的宝钞就无法仿造。”
徐光启虽不熟悉经济之道,但也明白这宝钞若是乱发行,不仅破坏商业贸易,也会使百姓对朝廷失去信任。他想到后果,便急切劝道:
“皇上,开国时发行纸币,盖因银子不足。现今民间有足够的银子,皇上何必再印宝钞,皇上不如铸造本朝的铜钱。”
看到他急切的样子,我明白,徐光启这老头以为我要滥发宝钞,搞乱市场秩序,然后从中敛财。我笑道:“你且听朕说,朕所说的宝钞不是原先的大明通行宝钞,而是固定币值的,可以提现的宝钞!”
徐光启疑惑道:“提现?”
我站起身,略有些自得道:“大明最繁华的地方就是京师,即便南直隶也比不上。这里是大明的中心,银子钱粮都往这里送,文武百官也在京师,有钱的富豪也在京师。所以啊,京师里的钱可比国库多多了。”
“皇上的意思是?”
“这些钱放在他们家里也是放着,朕想着把这些人的钱都拿到朕开设的钱庄来,朕就可以拿这笔钱去投资,去赚取利润。他们要用钱的时候再归还给他们,这些人也不是都一起要用钱的,所以大部分的银子都会在朕的钱庄里。”
徐光启还是有些不明白,便问道:“那皇上说的宝钞是……”
“呵呵,他们来朕的钱庄存银子,朕就给他们相等额度的宝钞。以后他们来提现银子,只要拿着宝钞来就可以了。”
徐光启恍然大悟:“皇上这样说,那微臣知道了,这与京师的恒祥钱庄的作法差不多。”
我摇摇头道:“这可差多了,朕要比他们那些小钱庄多收大量银两,而且朕不收取保管费,义务的帮他们保管银子。”
“皇上,那样岂不是要吃亏?”
“朕不是在于贪他这点小利,朕要的是周转的银子。而且朕发行的宝钞分为一文,二文,五文,十文,百文,一两,二两,五两,十两,百两,一共十个币值。朕开办的钱庄乃我大明国有,百姓也可以放心用来交易。这样不知觉中,朕印的宝钞就可以代替银子用来贸易。银子只是作为储备,减少它的流通。”
徐光启又不明白了:“皇上为何要减少银子的流通呢?”
我笑道:“银子作为钱币有诸多不便,不说别的,就是每年的税收里边就有不少猫腻。下边地方官提留的火耗,每年重铸的浪费,各地的银子成色,开采银矿的成本等等,这里边都大有问题。如果用统一的宝钞就可以避免!当然朕说的是以后的事情,朕现在要的仍旧是收敛些银子作为周转用。”
徐光启终于明白我的意图了:“那皇上召微臣来,是商量如何制作宝钞?”
“正是,因为这宝钞一旦由朕的钱庄发行,就得有诚信,朕必须防着有人伪造。虽然大明律法中,私造宝钞者杀无赦。但里边利润惊人,所以朕想着从工艺上杜绝民间伪造。”
“皇上,户部有印钞局,他们有印制宝钞的密法,皇上何不用他们!”
“朕是要用他们,只是朕要重新设计宝钞。朕所要的宝钞是正反都要印刷,而且每种币值的宝钞颜色不相同,尺寸不同,图案也不同。所以朕想借用爱卿,研制出不用的印制颜料。以及宝钞的用纸也不能再保持原先的水平,朕看过先前的宝钞,大多都是青黑色,朕想着你照着其他造纸的方法把桑皮纸漂白。这样的纸张不仅韧性好,还防水,防虫,印出来的图案也清晰。换句话说,朕就是想改进印刷宝钞的工艺,爱卿肩头的担子重啊。”
“微臣定当竭尽全力!”
“嗯,你在天工学院的事情先停下来吧,先把朕要弄的宝钞作出来。朕想着,就由你跟傅山,还有宋应星三人带着印钞局的工匠完成。傅山既然会画画,就由他负责图案,爱卿负责涂料,宋应星就负责桑皮纸的改进。天工学院的枪炮研究,爱卿就再推举一个人上来吧!”
徐光启考虑了一下后道:“微臣举荐毕懋康来接替!”
这个毕懋康我好像有点印象,知道徐光启不会推举无能之辈上来,便道:“朕准了,爱卿推荐的人,朕是放心的。”
“皇上,微臣还有事启奏!”
“哦,那爱卿说吧!”
“是!自从皇上提出建立天工学院到如今已经有四年了,天工学院现在发展迅速,里边的生员也日益增多,所以微臣想着要改组天工学院。”
我没有想到徐老头居然有这样的想法,便问道:“爱卿要如何改组?”
徐光启显然是已经考虑了许久,所以没有多做考虑便道:“现在天工学院里边已经不是单纯作为格物致知的学院,而是有很多为了科举而进来的考生。这些人占据着学院的资源,又对学院的研究毫无帮助。所以微臣想着国子监是大明最高学府,皇上何不将杂学引入国子监,微臣派教授到国子监上课教学。这样天工学院就是留给那些不愿做官,醉心于研制的学员。他们可以领取一份俸禄,也可以到地方任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