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郑大人谋为首辅,韩大人忙中出错,臣知郎中刺杀案后,除心忧皇上,也担心韩大人。此事韩大人确实存有无心之失,若大臣们弹劾,韩大人势必难辩。臣素来敬仰韩大人,于公于私都应出来辩驳。但臣当夜思来想去,总觉其中极有不妥。后来各位大人弹劾刺杀案声势浩大,臣若出声也将遭牵连。臣称病在家,却让张惟贤有机可乘,皇上虽未降罪,但微臣于心不安。”
“嗯,这在当时对于你而言,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此事韩鑛已经跟朕说过,并不怪你。若是朕真的驾崩,能够维系朕之新政的人只怕还得靠你。”
“皇上~”成基命没有想到皇上能体谅他的苦心,一时激动差点掉下泪来。
“事情已经过去了,咱们就不再提了!朕登基七年,大明看似好过以往,但内中却有诸多问题。朕今日找你来,就是想知道你怎么看?你尽管说,朕要听的是真话!”
成基命思虑了一会后道:“皇上问起,臣不敢不言!臣以为大明近年财政比起天启年间大有好转,受灾地方赈灾得力。又与蒙古诸部落结盟,遏制住了女真人的攻势。若将此等情况放在先帝时,只怕地方纷乱众起,成乱象之势。”
“你不用歌功颂德,说说不足之处!”
“是,臣以为我大明积弊百年,皇上虽圣明施治,但继位时短,尚有数事未平。首当一件为辽东。女真人自万历年间作乱,数十年间占有辽东,大明不仅损兵折将,每年耗费辽饷四百万。解决辽东乃我大明中兴的第一难事。行军作战微臣不知,但女真人已成气候,微臣以为宜缓不宜急。”
“其二乃是大明赋税,皇上登基之处便改革赋税,但未能全面推广。江南地区所征税收占我大明赋税一半,臣以为只有将官绅一体纳税在江南全面实施,避免漏税田亩,方能进一步缓解财政压力。”
成基命能提出这点,倒让我有些吃惊。毕竟他自己就是官绅阶级,出让自身的权利很是难得。我示意他继续接着讲下去。
“其三,皇上施行新政,由上至下,天下有愚民未解圣意,又或有心之人趁机闹事,将致使新政事倍功半。近数年来大明屡有灾报,不轨之徒皆指为新政所致。礼部掌管天下风气教化,臣以为应借用《明刊》,教谕天下百姓。”
“其四,赋税无论民运,漕运损耗极大,各行省皆自行往来运送,常致使边关断粮,又易为胥吏克扣,微臣以为应当重建运粮路线,朝廷统一筹划。”
“其五,微臣前头几件都为说事,然治国最终仍旧是治人。微臣以为,皇上虽然提高百官俸禄,又恩赏金银予致休官员养老之用。但官宦风气非一时能改,皇上设墨吏堂,至今也仍无一人进入。臣以为要平先前四事,当从官员治起。吏治不平难以平天下。”
我呵呵笑道:“原来说到最后,你是说朕的吏治雷声大,雨点小啊!”
“臣不敢!”
“纵观朕这几年所为,确实如此。并非朕不知大明官场风气如何,而是朕尚缺贤良之才。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批。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换下来的空缺总要人补上,如果没有贤良,补上去的仍旧是我大明蠹虫。朕依你为首辅,管吏部事,便是想着让你从朝堂开始,为朕提拔贤能。郑三俊要去江南,那边新建的两省将会实行新的赋制。贺逢圣将接管邢部,钱士升又是邢部尚书,朕相信你们会携手为朕打造出一片清明风气来。”
“臣不敢负皇上重托!”成基命才发现原来皇上今日早朝的任命,竟然是为了吏治而来。吏邢两部联手,确实可以让天下贪官墨吏们胆寒。
“正如你说,这治国如治病,宜缓不宜急,提拔贤能最为重要。”
“臣遵旨!”
我起身看了一下天时,今日召见成基命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便道:“好了,咱们君臣二人说了半天,朕已经肚肠漉漉,成爱卿就陪朕用午膳吧!”
待成基命走后,王承恩跟高起潜两人进来回事。
“皇上,”王承恩道:“据辽东探子回报,鞑子的大贝勒代善病危!”
“哦?”听到这个消息,我顿时在思量这会造成什么后果。“皇太极可有什么举动?”
“不曾探到!大贝勒府闭门谢客,不给任何人进!”王承恩小心翼翼的回道。
“会是皇太极...”我心中不由暗想,“代善要是死了,多尔衮他们必然势孤,皇太极便可一手遮天了。难道大明跟女真人间烽烟又起?!”
“你再让人打探,若代善身死,立刻回报,派人注意女真八旗的动向。”
“是!”
我转向高起潜道:“你有何禀报?”
“回皇上,奴才已经探明,张惟贤谋逆所用火炮来自浙江水师!”
“浙江水师?”
“是,张家在南边开设江南商行为掩护,曾收买浙江提督买得货船一艘,里边便有这两门火炮。其后便被刺杀之人放入棺材运至京师。”
“朕知道了!”
高起潜又道:“皇上,奴才还有一事禀报。奴才探得张惟贤在去通州前,曾派人将他儿媳-郑其心的小女送往江南,其女已身怀六甲,落户在苏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