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刘大人乃才能之士。”
“呵呵,这朝廷中人才何其多阿,全天下的俊杰都在此间。之所以内阁如此,是皇上的用人之道。”
“哦,尽闻其详。”贺逢圣头一次想到这点,连忙向陈文一请教。
陈文一喝了口茶,继续说道:“自神宗皇帝以来,我朝党争不断,导致国力衰竭。当今皇上锐新革制,自然不会给朝臣中再来党派之争。可皇上新即位,朝中仍是旧臣,那党还是在那里。大批依靠魏党上来的,他们自然结成一派,起复的东林,又结成一派。东林人有清誉,不少也是干才,可仍旧是朋党。皇上保留住旧党,就是用来牵制东林人,皇上也不希望东林坐大,只想势力平衡。所以九门提督这个重要的职位让中间派孙传庭做了。当然皇上也不会一直都留着两党,不然迟早会出现乱子。所以皇上把你夹了进去,其用意就是用来整治党争。在下敢保证,要是有什么人事调整,这担子非君莫属!”
“不会吧,前些日皇上追问吏治刷新条陈,都是由吏部拟定的,看样子也是会交由吏部实施。”贺逢圣疑惑道。
“不,老弟,皇上登基后雷厉风行,调兵,整顿宗人,赋税,哪一件不是很快就有定论,可偏偏这吏治已有半年之多,至今还没有旨意下来。皇上是在看,在看下面的官员中有没有党?有多少官员牵扯进去?这吏治的刷新,就必由你贺大学士去做。那周嘉谟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底子怎会清白?皇上能放心他去做吗?”
“那皇上的策略是?”
“换,不分党派的换,把这党全部打乱,让他党不成党。今年秋闱,便有一批崇祯朝的进士,皇上会用这些新人来换。这吏治,赋税,兵制,环环相扣。吏治不清,下面的赋税改革,兵制调整都做不出来。京城中官员关系盘杂,所以皇上理清吏治就会借你之力。”
“皇上是想一洗大明颓废之势,我自当为君出力。只怕朝中旧臣势大难有作为,辜负了皇上。”
“哈哈,老弟这就无需担心了,皇上策略极高,你细想下皇上登基后的施政。剪除魏党不说,就如其他,内阁人员的人选,京城防卫的改制,功臣的封赏,在握的兵权,赋税和宗人的改革。皇上一步一步走来,那是步步为营。而当今皇上识人的手段更是非常。像之前出去办差的,有几个算是知名旧臣的?老弟又何需忧心。”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兄才高我十倍。我这就向皇上推荐你。”贺逢圣豁然贯通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留下陈文一,自己以后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个人帮助。以后陈文一做了官,大家份属知己,也有个照应。
“不敢,那就多谢克繇兄了。”陈文一知道今天不虚此行。
第十七章 接连交错(新版)
未时,内阁和六部的尚书都到了养心殿外等着,我宣了他们进来。
我在他们身上扫了几个来回后才开口,“朕叫你们来,是商量下八月秋闱的事宜。这崇祯年第一次开考,要慎重些才是。”
“皇上,礼部会同国子监已经在准备。”韩鑛应道。
“知道有多少举人参加吗?”
“有两千六百名举子应试。”
“嗯,人数是够了,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个人才。”
周嘉谟说道,“皇上,这自然是好中选好。”
我不置可否的摇了下头,“你们有没商量谁来作主考?”
“臣等以为韩大人最合适。”刘鸿训推荐道。
“那好,就由韩爱卿来主持。这事就由这样定了,八月十七开考,题目由朕拟定。”
“老臣遵旨。”
我看了眼下面站着的大臣,觉得是该和他们交下心了。我酝酿了下情绪,缓缓开口道:
“你们这些大臣,都是我提拔上来的,魏党作乱的时候,你们也或多或少的吃了些苦处,如今魏党倒了,原先的大臣也起复了不少。你们能聚在一起,都是因为你们都是治世之臣。如今大明处处透着危机,朕就想借着你们做中兴之主,你们就是中兴之臣。朕只要你们尽心为朕办事,朕也决不会亏待你们,保你们一世荣华。朕希望你们做出表率,不要用人唯亲,而是要唯才是用。朝中那些想着结党的,朕一定不会放过。这次召你们来,就是想着咱们君臣齐心,刷新吏治,吏治不清,则政令不行。以前有什么过错的,朕也不追究官员的过错。但是昏聩无能之辈,就一定要致休。朕要的是干才。朕信任你们,你们也要给朕好好办事。”
我说完这话,大臣们都跪下“臣等一定不负圣恩。”
“你们起来吧。赶在秋闱前把官员考核完。刷新官吏就按刚才说的办,这吏治事多任务急,我看就由贺爱卿来主持,贺爱卿年轻体壮,这回就辛苦下。考核后,名单以内阁的名义发下去。”
贺逢圣虽然之前猜测这差事会落在他头上,但心里还是很激动,连忙跪下,“臣一定竭尽所能。”
我摆了摆手让他起来,又道:“人心总是不足啊,我让黄道周去河南整治赋税,没想到朝廷也有人给他下绊子,这事你们可要去查下。前个月开封还有人罢市,好几个县官挂印而去。真不知道他们反对什么?现在朕也给官员加了俸禄,应该说这都衣食无忧了,可有些人还总往自己兜里捞钱,心中也没有朝廷,也没有朕这个君父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