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实际上是叫我不要插手辽东的事,让袁崇焕去布置坚守方略,这多少有点让人觉得不爽,彷佛好像在说你在碍事一般。不过我渐渐明白孙承宗这么说的意思,一直来大明的许多军事活动都是我自己策划的,而且也经常下旨意指挥他们。美名其曰是运筹千里之外,实际上却有瞎指挥的嫌疑,这对行军打战极为不利。一个亲历亲为的君主往往不自觉中会犯这等错误,好在孙承宗提醒我,否则不但会使自己英明尽毁,还会让袁崇焕束手束脚,无所适从!
在下边的孙承宗心里也有些忐忑,毕竟皇上登基以来,所谋划的方略都无什么错漏。即便崇祯四年丢了广宁城,但要不是之前集结了兵力,广宁城的驻军只怕会给全歼。孙承宗又有点后悔自己孟浪了,他正想着是不是要另外引一个话题的时候,只听见皇上笑着道:
“嗯,这倒是朕没有注意。好,孙爱卿说得对,既然有袁崇焕在那,朕又给其充足的粮食弹药,朕又何须再去多此一举制肘他!”
“皇上~”
我摆摆手道:“辽东战况如何,朕也不清楚!袁崇焕也能传檄调动山海关人马,是怎么个应战的法子他心中也有数。咱们就以他的奏折为准,若要兵马,就调兵救援,若要弹药就运弹药去。”
“臣代袁崇焕谢皇上!”
“传旨,整饬山海关跟蓟州镇的兵马,做好出关支援的准备!”
----------
宁远城
野外白茫茫一片,就在昨日夜里下过一场大雪,将天地间打扮的银装素裹。若是有诗兴的读书人,少不得要出去踏雪寻梅吟诗作对一番。但此时的宁远,氛围显得有些紧张。即便是大冷天,所有当值的将士都上了城墙。城里的老百姓也关门锁屋,躲在炕上没有出来。宁远城虽然相对于锦州而言已经是内地了,但谁也不敢保证女真人会不会直奔这里而来。
袁崇焕今天一起来便在书房里来回走动,一边走,一边重重的跺脚。既是因为靴子里的脚冻得发痛,也是因为大凌河方面的情况。这已经是接到战报的第四天了,作为主帅,他必须想出一个法子来应对眼前的局势。
“报~鞑子前锋已抵达大凌河城!”
“报~鞑子人马四面将大凌河围住!”
“报~城中祖总兵发炮威慑!”
“报~鞑子开始四面挖壕沟用来困住祖将军突围!”
“报~祖将军率部冲出厮杀敌人,后退回城中!”
一条条的军报刺激着袁崇焕,局势会变成怎么样呢?大凌河是第二个宁远,还是第二个广宁呢?他敲了敲自己有些发痛的脑门,问道:
“赵总兵那有什么消息?”
一个小校出来道:“禀督师,赵总兵言敌情未明,严禁部下出战。”
袁崇焕点点头,赵率教他是信得过的,有他守锦州应该没事。那祖大寿率着三万兵马能够支持得住呢?要是支援的话,只能依靠关宁铁骑。但是因为攻伐喀尔喀蒙古人,满桂率了五千人马走,自己这边留了两万,剩余一万的骑兵都在锦州。是了,祖大弼那疯将在锦州,他大哥被围在大凌河,他不会带着祖家的将领闹事吧?!想到这,袁崇焕立即下令道:
“传本督将令,锦州及周边诸城暂归赵率教总兵统领,所在将领皆听命行事,不得擅自妄动,违令者,斩!”
第三十三章锦州城内
事实上,袁崇焕的想法并不是多虑。因为出战的事,锦州城内的祖大弼已经跟赵率教闹过一次了。女真人的前锋刚到大凌河城的时候,得到消息的祖大弼就披甲上马,准备带着一万关宁铁骑跟他大哥里应外合冲杀一阵,但给赵率教喝止了!待大凌河被围,祖大寿出兵扰敌的时候,祖大弼又按捺不住要出兵。他趁着赵率教在总兵府,自己偷偷率着关宁铁骑离营,转而想从东门杀出。但是到了城门口,却给守门的军法校尉带人拦住。前方受阻,祖大弼跨着战马越众而出,瞪着双豹眼,大声喝道:
“快点打开城门,老子要去杀鞑子!”
领头的军法校尉站在马前,没有丝毫畏惧。因为这几年来,无论是孙承宗,还是袁崇焕主持辽东,最重视的便是军法。军法校尉们在军队中地位超然,自然不会凭祖大弼三两句话就开城门,他上前道:
“赵总兵有令,没有令牌任何人不得擅开城门!”
祖大弼哼了一声道:“这是你们锦州总兵官的将令,老子是宁远镇的副总兵,不受他赵率教的节制。不要废话,老子要带郎儿们去大凌河。快开城门!”
祖大弼说完,后边的关宁铁骑都嗬嗬齐声应和。军法校尉看到他们人多势大,祖大弼又是辽东出了名的莽将,心里也有点发虚。虽然东门有不少锦州的守城人马,但是平日里军法校尉们太过嚣张,巴不得看看他们出丑,各个都是站在城墙上看热闹。
军法校尉也知道此时指望不上自己这边的人帮忙,对着祖大弼这样的人,来硬的恐怕讨不到什么好处。他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将祖大弼给拖住,等到赵总兵来就行了!想到这,他开口道:
“祖副总兵,你别忘了,这次驻守大凌河,袁督师调换两镇人马,大凌河城里还有我们锦州镇的人!既然是调防,锦州城内的关宁铁骑也就暂时归属锦州镇。将军要走,需得有赵总兵的首肯!只要有令牌,小的亲自为你打开大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