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异世明皇_半介过客【完结】(625)

  李原吉更是为这件事情烦恼,因为他还兼着户部侍郎的衔,粮价的事他更不能不管。但是他手里也没有多余的粮食,除了每年运往京师的四百万石粮食不能少,海关每年还要运一百万石到辽东边镇,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多少余粮来赈灾。三人将这笔帐一算后都为这事烦的团团转,最后黄宗羲开解道:

  “两位大人不用担心,只要撑过这一段时间,等江南收了夏粮那就不用怕没有粮食了!”

  听了黄宗羲的话,陈文一跟李原吉相对苦笑。现在江南的土地兼并极为激烈,各府各县都是官绅占了大部分的良田,江南的米铺都是他们供米的,如果他们联合起来,米价仍旧不会得到平抑。皇上一登基便要开始官绅一体纳粮,这个风很快就要催到江南来了。江南官绅自然会趁此机会要挟朝廷,让皇上下召平定民心。

  可这是皇上既定的国策,皇上会改变嘛?!

  如果皇上执意如此,那么最后河南赈灾、平定米价的最后任务仍旧是回到他们身上。李原吉叹了口气道:

  “此事非同小可,咱们三人就各自据实上奏吧!”

  陈文一知道李原吉后边的意思,拉着黄宗羲起身告辞道:“那下官就跟黄大人告辞先了,一切还待圣意。”

  ×××××××××××

  先不表李原吉他们写奏折禀明江南粮价,河南的黄道周现在是连坐的时间都没有了!原本皇上让他治理河南,很快就在赋税上出了政绩,但是偏偏河南境内有条黄河,年年都有水患,河南的赋税、米粮、人力全部都扑在了治理河道上。今年好容易黄河安静了,却闹出大面积的蝗害。他这个巡抚比别人做得要辛苦得多,但皇上将这重任交给他,他就不得不拿命去拼!刚从外边视察回来,劳累了几天的黄道周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听下边的人回报:

  “大人,郑老大人那说现在没有多余的粮食啊!”

  “陕西也没有余粮,只借了一千石过来!”

  “回大人,蝗虫已经由北往南飞了,恐怕洛阳附近也不保啊!”

  “禀报大人,南京户部还没有回文!”

  黄道周霍然睁开眼睛道:“南京没有消息,那皇上有旨意来嘛?”

  一个幕僚道:“回巡抚大人,还没有旨意到!”

  “再将这几天的情况整理下,三天一报写成奏折,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是大人!”

  “再有,广贴公告,让蝗虫所到之地,全部人等都出去灭蝗,不得苦等拜神。有地方官员不落力灭蝗的一律查办!”

  “是,属下这就去办!”

  “各府各县的大户不得囤积粮食,违令者全部没收!”

  .........

  站在下边的官吏都随着黄道周的命令全部下去办事了,最后只剩下一个官员。他正是皇上派出来到地方学习政务的崇祯元年状元曹文衡,他看人家都走了才上前道:

  “大人您也累了,辛苦了这么多天,您要注意身子骨!”

  黄道周叹了口气道:“文衡啊,现在这个时候我怎么有心思休息!”

  曹文衡从内心上佩服这个顶头上司,他端起桌上的人参茶道:“大人身子要紧,河南的政务还要靠大人推行。这虫害总是会过去的,大人不必太过劳心!”

  “唉,我不是担心蝗虫灾害,而是现在眼见到手的粮食就没了,下半年百姓靠什么度日呢?!各处都没有粮食可借,朝野内外还不知多少人想看着我在河南栽跟头呢!”

  曹文衡闻言也是皱起了眉头,他思来想去突然想到一个法子,一脸喜色道:“大人,属下还有一个办法!”

  “哦,说来听听!”

  “属下有几个同年在江南,他们跟海关李原吉大人极为稔熟,海关每年从海外贸易来大量米粮,必然有所库存。咱们从他那借来粮食,便可解我河南之难!”

  黄道周一拍手道:“好,海关的粮食也是大明的粮食,那文衡速速发文!我亲自写奏折跟皇上禀明此事!”

  很快,各地的奏折都纷纷从驿站发往京师。

  第七十九章多事之秋(上)

  比之各地时不时有动荡的消息而言,京师繁华依旧,少了欺行霸市的恶少们,百姓安居乐业。相比之下,

  京师的官员们则要忙得多,外出公干或回京师汇报的有官员往来不绝。当然最忙的还属六部,几乎没有哪天皇

  上不召大臣们议事的。

  此时皇上正在乾清宫召见几个内阁大臣及户部尚书毕自严,宫门口,四个带刀侍卫笔直的站着,既没有搭

  话,也没有目不斜视,就纹丝不动的站着。而在门外,户部右侍郎王永佶不停的来回走动,神情有些焦急。他

  一边往宫门里边望去,一边掂量了下手中的奏折,思虑着如何跟皇上回禀。

  过了会,一个小太监走了出来唱喏道:“王大人,皇上有旨传见!”

  “微臣准旨!”

  行过礼后,王永佶忙跟着进去。乾清宫他们六部官员早已经熟悉,但是今天王永佶却走的异常忐忑。他手

  里拿着的是河南巡抚黄道周的告急奏折,河南蝗灾原来由一州之害变成全省之患,已经到了失控的境地。蝗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