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平时的训练多么严格,面对可能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真正的战斗,中军哨从士兵到军官,都难以避免地有些紧张。
李彦不时抬头看向前面山头那棵松树,感觉时间过得非常的慢,每一秒都像过了好几年似的。山头地斥候在看到退回来地辅兵营时,才会将松树放倒。
李彦看了看其他人,感觉到他们同样有些紧张,勉强笑了笑:“敌人还没来,咱们先去看看士兵,让他们不要紧张。我辽东军装备精良、训练刻苦、战斗能力一流,又占着地形与出其不意的优势,胜利自然会唾手可得。”
“是啊,辽东军一定能旗开得胜!”茅元仪在旁边笑了笑,脸上地表情有些僵硬。
众人小声交谈了几句,紧张的情绪才有些缓解,又去士兵中看了看,进行简单的动员与鼓励。
士兵们同样也很紧张,不过常年的训练让他们养成了条件反射式的动作规范。也许是心思比较简单,他们看上去似乎要比李彦、茅元仪这些高级将领更加从容。
“来了!”一直在看着远处山头的申湛然突然看到那株松树晃了晃,然后倒下。立刻有些激动地跑向李彦。
“各旗各队各伍准备战斗!”李彦回头看了一下山顶,果然没有看到那棵松树,立刻压抑着心头地激动,沉声下令。
身旁的亲兵立刻带着李彦的命令,奔向各处,将命令下达到每个旗下面的每个队的每个伍。
士兵们开始最后一次检查枪药和身边的兵器,然后依次进入伏击阵地,李彦与军官们也进入各自的位置,李彦的身边很快只剩下参谋人员和一些亲兵。宋大牛、崔石头等人都已经下到第一线。
很快,狼狈不堪的辅兵们就出现在李彦他们地眼中,这处土坡的前面是块平地,相对比较空旷,建奴的追兵追到这里,立刻加快了追击地速度,试图在前面山谷之外追上这股逃兵。
以传统的作战思路来说,这处山坡并不是最好的伏击地点,山坡比较平。山坡前的地势也相对空旷一些,不过李彦选择这里也是没有办法,因为他想要充分发挥火铳的优势,也只有在这个平坡上,才能展开射击队列。
为了掩护前面的辅兵,留在最后面的一些辅兵已经和建奴的前锋接触,有一个士兵在回身作战的时候,被建奴汉军缠住,很快陷入包围。然后受伤。被几把刀砍在身上。
这一幕几乎就发生在伏兵地眼前,但他们却不能动。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敌人杀死。
似乎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又似乎只是一瞬间,建奴的前锋已进入伏击圈,不过因为是追击,汉军的纪律性也不是很强,队伍拉得比较长,进入伏击圈的也只有两三百人,建奴的大队还拖在后面。
“大人……”茅元仪紧张地看着山坡下面,又回过头看向李彦。
“再等一会……”李彦低声念叨着,他知道战争和兵战棋不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推算出来的,眼下地情况无疑便是其中之一,建奴的队形拉得太散了,这不能说建奴的军纪太差,只是他们从前也这样追击惯了,只要盯着明军的屁股猛追就是,完全不必顾及什么队形。
但建奴这样做,却给李彦带来了麻烦,他的伏击圈范围并不大,建奴的队形拉得这么散,无法将他们全都包裹在里面。
“大人……”茅元仪又喊了一声,前方压在后面的战兵已经在谷口与建奴前锋纠缠在一起,再往前面,便要脱出伏击的范围了。
“再等一会……等更多的建奴进入伏击圈……”李彦抬头看向谷口,西门守诚竟然将战兵组织起来,形成了队列,硬是用长枪挡住了追击地建奴兵。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三七回 攻取金州(下)
作为情报部作战科的把总,西门守诚很清楚辽东军的作战计划,按照计划,在撤入山谷以后,他要带着两百的战兵堵住这个谷口,然后会有接应的军队替换上来,同时山坡上也会尽起伏兵。
但因为一逃一追拉长了建奴的金州军的队列,李彦不得不等待更多的金州军进入伏击圈,谷口处的压力骤然增大起来。
谷口的道路大概只有十一二尺,并且向内收紧,加上旁边的缓坡,西门守诚领着战兵往里面一退,排出两个伍十人人一排的长列,前后总共五排,将正面堵得严严实实,而拿着短刀的战兵则尽量往山坡上延伸,以保护侧翼。
“杀!”西门守诚站在长枪阵列第一排的最左侧,手中的短刀向前一挥,大声喝道。
金州军因为追击,前后拉得很长,队形散乱,冲在前面的大多是刘爱塔从辽阳带来的汉军,他们对于追击溃散的明军已经很习惯,反正前面的人一跑,怎么也停不下来,只管追上去砍杀便是。
辽东军和金州军一逃一追,中间有三四里路,体力消耗都很大,相对来说,辽东军的战兵平常天天练这个,负重行军二三十里也是正常,今天却是轻装,来回不超过十里,体力还保持得不错。
至于辅兵,本来大部分就放在战兵身后,奔逃的距离要少上里许,勉强还能坚持到山
金州军中的汉军平常被满族八旗欺压着,纪律和作战能力都还不错,因为经常干活什么的,体力也不错,这才能追上辽东军,可饶是如此,也被拉成了几十丈长的散兵队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