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天工_半埂草【完结】(272)

  此外就是像金州那样筑城、筑路,用水泥造桥,修筑堤坝也很方便,只不过大明现在几乎是倾全国之财力在辽东,几乎不会去考虑造桥修路,水利失修的情况也很严重。

  原本,李彦并没有指望这方面有什么突破,没想到京畿的官商勾结起来,竟然说动了朝廷出钱,计划修造一条从北京到通州的水泥路。

  李彦开始很想不明白,虽然通州到北京的这条路并不算长,但水泥的价格也不便宜,这条路的花费也要个十几万两银子,不知道朝廷怎么会舍得的。

  后来看到邸报才知道,这条路地预算高达五十万两银子,水泥作为主要材料,水泥厂地报价也不过是十万两,这其中的水分就可想而知了。

  至于负责督建这条路地,更是李彦整日牵挂的老熟人,日渐得宠的大太监头子魏忠贤。

  按照明朝的财政体系,田赋与盐税为两大主要收入,田赋归属户部,盐税则入内库,虽然辽东战事紧张,靡费甚多,不得不加征辽饷,但那主要是由户部、工、兵各部筹银,与内库无关,所以经常有官员要求皇上发内库的银子犒军。

  万历的时候,皇帝一毛不拔,到了泰昌、天启年,先后拿出了几百万两的银子犒军,与此同时,修陵寝、修宫殿,甚至皇族的婚礼,都是几十万、上百万两地下拨。

  由此可见,大明的内库还是有些银子的,要不然也不能够拿出银子修建京城到通州的水泥路。

  这样的情况在地方上也有不少,有些商人倒卖水泥出去,与地方上的官吏勾结,修路修桥,倒是做了不少好事,这其中的猫腻当然也不会少。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五一回 扩军备战

  此外,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则敏锐地发现水泥可用于建造新式炮台和城堡,并上疏朝廷,提出建议。

  滦州水泥厂因为京城到通州的道路工程,军方的需要,以及其他一些零星的购买,倒是并不愁销售,毕竟是新事物,用途也很广泛。

  京城这个地方,原先都是各地的商品向这边输入,商人本就很多,在得知水泥的用途之后,不少人会买上一些,然后将水泥带到各地。

  水泥厂现在的产量并不算多,有这些商人购买,差不多就够了,也不用刻意去推销,这些商人自然会想办法卖出去。

  也有不少商人看到水泥当中所蕴含的商机,主动要求经销,水泥厂当然欢迎,这些经销商更是开发市场的生力军。

  这个时代因为交通与通讯的关系,想要维持一个跨地域的销售网络非常困难,即便是彦熙楼、滋味馆也都采用了加盟的方式,才得以继续扩展。

  将水泥的销售交给经销商,水泥厂专注于生产,可以省下很多事情,而且这些经销商在地方上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他们来推销水泥这种工程材料,那是再好不过。

  至于那些想要引进技术,在地方上组织生产的,水泥厂也很慷慨,只是象征性地收了一定技术授权的费用,便答应派出技术人员,帮助他们建厂,或者让他们派人过来学习。

  唯一的条件,就是要签署一份技术扩散协议,并加入技术联盟,联盟以及这份协议并不阻碍厂家转让技术,甚至鼓励转让,但转让必须在联盟和协议的框架内。

  这个所谓的联盟与协议,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作用,其他的厂商甚至可以通过转让技术获利,只是所得要抽出一部分缴纳给联盟作为会费。

  很少会有人想到这个协议和联盟的身上。寄托着李彦怎样的野心,那就是专利。

  这个时代对技术保密地重视。还是有地。譬如手艺传男不传女。这显然并不利于技术地发展和传播。

  华夏工场系统下面拥有很多领先时代地技术。譬如水泥。李彦希望这种技术能够广泛传播。带动相关产业地发展。这会使得中国地工业越来越发达。逐渐摆脱对农业地依赖。

  与此同时。因为技术研究和军事上地需要。李彦又想从中赚点钱。但他也知道中国这么大。既要大肆推广。又要收专利费。可能性并不大。也就只有通过自己地工厂赚钱。

  虽然李彦可以通过技术保密。以独家生产地方式获取垄断利润。又或者可以用技术入股。与部分商人合作。用寡头垄断地方式来统治市场。但问题是这个市场并没有形成。真地要这样做。市场与产业地发展速度便会很慢。这是李彦不愿意看到地。而且发生这样地情况。他也未必能够赚到多少钱。

  将市场迅速做大。李彦能够从中获得地利益。或许也不会少多少。尤其是短期来说。可能还要多赚一些。

  至于将来。李彦还有更多地项目可以赚钱。他地眼光不会停留在原有地事物上面。但是他也知道。这样地技术发展、传播方式。是不正常地。套用一句流行地话来说。那就是不利于技术地自主创新。

  实际上,专利制度看上去是限制了技术的传播,事实上却是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如果技术创新没有利益,那么还有谁会去费心费力地去做这样的事情呢?等着别人去做就是了,这就是著名的“搭便车”效应。

  在没有专利保护的时代,发明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就会想法设法地对技术进行保密。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于是很多技术就失传了。

  而如果有了专利保护。发明者就不用担心技术公开以后,自己赚得少了,反而是别人用得越多,所得到的收益可能也就越多,某种意义上来说,专利保护制度,可以让技术更有效地推广,而不会烂在某个死人地手上而失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