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营调往铁山,复辽军又开始重新组建金州营,常规兵力一共是六个营,两万一千余人,此外常备军还有一个炮兵营,不包括选锋营的野战炮兵哨。目前主要负责防城火炮的操作,仅有两个哨一千余人,其中多数还是学员。
金州水营的规模则日益扩大,其中包括登莱总兵沈有容增调地登莱水军、天津巡抚毕自严调派的浙江水军,以及李彦利用辽东水兵组建地水军,组成了东江水营、广鹿岛水营、旅顺口水营、长生岛水营,共计一万余人。
朝廷给辽东道地兵饷编制,也已经达到四万额员,除复辽军。还包括水营、镇江堡毛文龙部,金州卫卫所兵。
因为李彦的关系,辽东道地兵饷向来是足额发放。当然这四万额员中,复辽军最高,卫所兵最少,也存在着区别。
天启元年九月,辽东道地饷银第一次拖欠,解饷的天津官员对此连连致歉,天津巡抚毕自严甚至来信说明,实在是朝中有人掣肘。
李彦也知道,这都是他意气用事。搞掉陶朗先、梁之垣的代价。
好在,华夏海商社组织的第一次海贸历经两个月,大获成功,从朝鲜、日本满载而回,缓解了金州经济压力的同时,还建立了一条前景光明的贸易通道。
而这一切,都为即将开始的复州之战赋予了别样的意味。
从兵力上来说,大把银子堆起来的复辽军至少在辽南已经是庞然大物,攻打一千余人守卫地复州城。甚至不用全力动员。
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是以新练的复州营为主,配合选锋营中军哨,攻取复州城,以灭虏营一哨抄截复州城后路,阻击逃兵,以及可能地援兵;破虏营一哨出击得利赢城,掩护侧翼。
此外,灭虏出一哨。前出到栾古关。作为策应,破虏营出一哨到萧家岛关。监视东北建奴军的动向;长生岛水营一部北上连云岛,监视盖州建奴的动向。
此役陆营一共是调集了十个哨,其中五个是经历了金州之战的主力哨,包括两哨骑兵、一哨炮兵,还有复州营五个哨新兵。
也就是在皇太极、阿敏领军包围镇江堡的同时,选锋营中军哨与复州营也开到了复州城下。
选锋营中军哨实际编制相当于两个哨,一哨炮兵为后掖,一哨护卫的步兵为前掖,这也是李彦最为嫡系的力量。
后掖炮兵动用了十二门火炮,其中一千斤的重炮一门,其他都是二百到四百斤的火炮,参谋部认为复州城攻坚地可能性不大,除非建奴想要厮守待援,不然放弃的可能性很大。
宋大牛被李彦任命为新编金州营守备,崔石头正式接手选锋营,也是这次复州之战主力兵团的指挥官。
崔石头的作战风格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冷酷坚定,看上去其貌不扬,但是有板有眼,能够严格执行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轻易不会犯任何的错误。
围三缺一,这是崔石头挥军直抵复州城以后采用的布置,除了后掖炮兵的十二门火炮被安放在复州城南,前掖五个旗在东门、西门各布置两个旗,以及复州营新兵各一哨。
新兵们也是旗为单位进行了重新组合,这样在东西方向上,复辽军各有七个旗,九百多战兵,其中四个旗火铳手,三个旗长枪兵,各有一个旗地选锋营老兵作为核心而在南门,除了一个旗的炮兵与十二门火炮,还有选锋营中军哨前掖的一个步兵旗,复州营新兵三个哨,三千余战兵。
崔石头在正面排开一哨火铳兵、一哨长枪兵,还有一哨混编的作为机动力量,布置在主力的左侧。
让明军比较惊讶的是,复州城头甚至还有着明军留下的两门大将军炮,看着建奴在城头围着火炮上下忙活,复州营的新兵都露出紧张的神色。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五三回 炮打复州
在冷兵器时代,城池就像热兵器时代的堡垒和堑壕,阻拦着进攻者的脚步,围绕着城池的攻防,也变得十分精彩,但通常来说没有明显的兵力优势,想要围攻一座坚城,总是很困难的。
复辽军战兵四千余近五千人,相对城中一千守军来说,还是有较大的优势,但是用来围城,哪怕是围三缺一,五千人分布在三个方向上,也显得有些单薄。
不过这阵势也显得很清楚,东门与西门只是佯攻,主攻的肯定是南门,此外还空出了北门。
要是往常,这么点明军在城外耀武扬威,建奴兵会毫不犹豫地打开城门,然后冲上去大砍大杀,肯定能将明军打跑。
不过现在的复州守军中,有不少都是经历了金州之战的,因为那次失败,他们知道眼前这支来自金州的大军是多么的不好对付,加上上面有命令,所以建奴将领显得很克制,城门紧闭,吊桥高悬,摆出一副死守的模样,至于传送情报的骑兵,则早已经派了出去。
复州城甚至要比金州城更大一点,也有护城河环绕,城防相对比较完善,城头甚至还有几门大炮。
东门与西门的明军在一千尺以外列阵,南门的步兵大队也差不多,崔石头认为复州的将军炮可能打不到这个距离,就算偶尔能打到,也不能保证准确率。
复辽军的作战原则是该牺牲的时候不能退缩,但只要有可能就得尽量减少伤亡,崔石头严格地执行了这一条规范。
攻打复州,这也是复辽军首次攻打一座坚城,参谋部赞画申湛然和一些参谋也是随军作战,就在崔石头的中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