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实行军事化管理。士兵、劳工平时都不发放酬劳。有需要的都通过物资调配来实现。也限制区域内的商品交易。
衙署在发出一百万银元的同时。地方上的物资仓库也会接受这些银元购买生活物品。衙署包括下面的工厂、盐场及贸易商行。都接受这种银元作为与银子等同的货币。
虽然发行量小。并且声明是内部流通使用。银元的优点还是被一些辽南经营地商人发现。他们也愿意在交易中接收这些银元。然后再用这些银元。从辽南的商行那里。购买辽南的工业品。或者食盐之类的商品。
这样的交易。看上去还是让银元在内部流通。不过随着交易地频繁。有一些银币终究是流了出去。在山东、天津都出现了一些这样的银元。
对这种银元的使用者来说。他们并不担心银元的价值无法体现。包括天津、滦州、北京以及北直隶华夏系的工厂店铺。都愿意无条件接收这样的银元。还有一些与辽南关系密切。交易比较频繁的商人。也都愿意接收银元作为支付货币。
辽南与各地的商品贸易。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李彦的设想就是辽南可以承诺接收银币作为支付货币。并且也用银币支付货款。这样一来。初始阶段就能收进银子。付出银币。赚取中间地铸币收益。以辽南的贸易量来说。一成地收益。已然是不少。
银币本身的价值就比较高。是一种硬通货。加上辽南以及华夏的经济作为担保。完全可以使银元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流通货币。
现在的问题就是扩大银币的总量。以及流通的范围。后者就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朝廷不会允许私铸钱币。虽然银元是以辽南军代币银元的名义流通。但是流通的范围广了。必然会被人注意。
要想让银元广泛流通。就必须得到朝廷的认可。这很难。所以李彦打算回避掉这个问题。
“银元并不能有效缓解辽南现在的经济窘境。我的意思是成立一家银行。此前在筹备津滦厂矿的时候。就已经有华夏钱庄。”李彦一边想一边说道。有些全新的东西。也需要他摸索整理。
“辽南衙署不适合作为银币的发行主体。我想钱庄可以发放银票。自然也可以发放钱票。”李彦说道:“是不是可以用华夏钱庄的名义。发放一笔固定面值的钱票?以一文、一分、一钱为单位?”
“交钞?”郑书皱了皱眉头。有明一代。从开始就因为银铜的缺乏。发行纸钞推行天下。不过因为滥发。纸钞的价值一直都比较混乱。纸钞、铜钱的价值都很低。只有银子才是硬通货。
“这样。既然银元在辽南已经被广泛接受。那么从这个月开始。就用华夏钱庄的纸钞代替银元发放。但是也不要一下子发得太多。还是按照银元的发放节奏。只给官员、士兵、劳工发放半薪。一个月可能也就是三五两左右。我们的商行、工场都可以接收这种纸钞。一定要保证纸钞面值的坚挺。一个月三五万两。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李彦说道。
郑书点了点头:“只是发放三五万两流通。应该不是问题。不过若是物资短缺。有钱买不到东西。价钱必然上升。纸钞的价值也就下降了。”
“嗯。”李彦点头说道:“还是要鼓励商人多来贸易。保证市面商品的供应。我想只要辽南有这个购买力。他们是肯定会来的。”
“不过纸钞最终还是要回到辽南的。”郑书道。他虽然擅于算账。不过对现代金融肯定并不熟悉。郑书认识到李彦这个办法。等于凭空弄出了几万两银钱。解决了士兵的兵饷。官员、技术人员的酬劳等等。但是归根到底。这些纸钞还是需要辽南来支付的。如果辽南没有这个支付能力。这些纸钞就会变得一钱不值。
通常来说。发行纸币必须要有担保。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金银等硬通货担保。但是对现代金融体系来说。货币的发行通常已经和金银存储无关。一国货币的币值。是以一国的国民经济为担保。而不是黄金。
当然。现在金融体系之复杂。并不是李彦能够理解透彻的。他只知道要保持纸币的币值。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证这些纸钞随时可以调换成等值的金银;第二种就是让这些纸钞随时可以买到与价值相应的商品。这两种方式。都能够保证纸钞的币值。
大体的原理就是这样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其中钱庄就是重要的一环。华夏钱庄要在辽南、登州、天津等地设分号。办理纸钞、银元与金银的兑换业务。这是保证纸钞与银元流通的关键之一。其中的风险也很大。
华夏钱庄从经办津滦厂矿起家。利用几家厂矿的投资银钱。以及几大股东投入的本金。拥有几十万两的现银。然后借鉴这个时代的钱庄运作模式。又加入李彦设计的一些经营方式。办理银钱的存取、兑换等业务。当然最重要的是票据结算。以及汇兑业务。
其中。以票据为核心的结算业务。其实就是让商人的银两留在钱庄里面。商人之间的交易。通过钱庄的票据进行结算。如今这种方式已经被广泛使用在辽南、华夏系统的贸易中。
通常来说。天津的商人来辽南贸易。将货物卖给辽南以后。可以拿着辽南开具的银票。直接到华夏钱庄在天津的分号兑换银子。而不必从辽南运回银子。大大降低了来回的风险。更加安全、方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