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官商_上元灯火【完结】(329)

  “不过,走之前有件事你却推脱不得。”

  “皇上只管吩咐。”

  “刘瑾拿下,他在朝中党羽为数极众,这些人总是不能用了。可朝廷不能没人干活,有哪些人能顶得上来,又……又不会总烦着朕的,你可有何人选可荐举的?这回可不能打马虎眼,朕都让你探家了。”正德还讨价还价起来了。

  冯虞想了想,好容易扳倒刘瑾,总不能再让哪个内侍夺权胡闹去,还真得说几句话。“既然皇上如此说了,臣便知无不言。当下内阁中,李东阳李大人是个正人君子,又有眼色,可堪大任。”

  “嗯,老成持重,也可说是老油条,哈哈。”

  “杨一清,文武双全,能决事。”

  “嗯。也算个能臣。”

  “林瀚,三世老臣,有大才。当初不愿依附刘瑾,为刘瑾矫诏勒令致仕。”

  “没见过,朕记下此人。”

  “还有一位当世大才,治国安邦之士,王守仁!”

  “嗯?朕似在何处听闻此人之名?”

  “回皇上,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弘治十二年举进士,次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主事。弘治十八年,在京师专志授徒讲学,与湛甘泉结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那时便名动京师。万岁登基那年,为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驿丞。就任途中,刘瑾曾遣杀手加害,为其用计甩脱。”

  冯虞接着便将王守仁如何施金蝉脱壳之计讲述一遍,正德听得是津津有味。冯虞又道:“臣与此人有过数日浅交,却知此人上马能领军,下马能理民,实为一等一的能员,无双国士!”

  听得冯虞如此推重此人,正德不禁动容:“国城素来是好眼光,你既然如此看重于他,不日朕便召他进京,委以重任。”

  冯虞想了想,摇头道:“如此却也快了些,扶摇直上九万里,难免为人忌啊。不妨先委他一处地方,让他做些政绩出来,那时再调入中枢,旁人便再无二话了。”

  正德点头道:“持重之论,便依国城之言。你看派此人往何处为好?”

  “回皇上,闽赣交界之地,山高路险,盗贼渊薮之地,反乱无年不生,历任府县难以穷治,不妨让他去试试。”

  “呵呵,你倒是敢压担子。好,那便委个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汀赣,看他的能耐吧。”

  正德又与冯虞、张永、马永成就善后之事商议了许久。赐宴用了午饭,正德觉着有些乏了,正待回后宫歇息,却见谷大用气喘吁吁赶了过来。“皇上,奴才查抄刘瑾府邸,寻到一间密室,其中有些悖逆之物,不敢擅自处置,请皇上移驾圣裁。”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天理昭彰

  看谷大用面色不对。正德心里头“咯噔”一下。“传旨。摆驾。”

  到了刘瑾府邸。只见里里外外军卒林立。西厂番子进进出出。将查获的财物堆放在前院。偌大个场院现下已是满满当当了。刘家的亲眷下人全被押在二重院落空场上。黑压压跪了一大片。谷大用将正德、冯虞等人直接领进后花园。指着一座假山说道。“番役在这府里头。里里外外细细搜了几回。方才查出那处山洞里掩着个密室。”

  众人跟着谷大用进了山洞。通过一扇已经打开的暗门走进暗道。

  沿着数十级台阶而下。眼前豁然开朗。一处可容百余人的空地。青砖铺地。石柱支撑。室内摆放着许多铁架、木箱。墙角一口红漆大柜。柜门敞开。谷大用拿手一指。“皇上请看。”

  正德趋前几步。粗粗翻看柜中物事。顿时面色铁青。“好。好得很!”

  冯虞、张永、马永成几人也围上来观瞧。只见柜中所放物品倒不是很多。却皆是悖逆违禁之物:玉玺、金龙御锦、宫牌、玉带、贴身软甲、手弩。还有一把内藏短匕的团扇!看那扇子的模样。与刘瑾平日不离手的那柄一模一样!

  谷大用在边上补了一句。“皇上。那匕首已验过。刃上抹了鹤顶红!”

  这句话如同火上加油。正德一下子就爆了。“逆贼!好大狗胆!每日着软甲、持凶器呆在朕身边。有何图谋。昭然若揭!”

  正德已经是怒发冲冠。张永边上又冒出一番话:“如今看来。刘瑾迫反安化王。恐怕也是另有深意。再有。老奴克敌回师。刘瑾却让大军放慢行程。回头又令百官离京出殡。两桩事靠得又如此之近。说不清道不明啊。”

  “哼!有什么说不清的。”正德转头看向冯虞、马永成。“你们怎么看?”

  马永成抢着答道:“其心可诛!请陛下决断。”

  冯虞想了想。说道:“刘瑾图谋不轨。可说是罪证确凿。不过此事不宜由万岁专断。于情于理略有不妥。依臣之见。对如此大案。不妨交诸法司会审。案情昭告天下。如此。刘瑾若当诛。其罪名出于公议。出于公心。天下膺服。”

  这一番话。听得正德连连点头。张永等三人更是心领神会。连忙附和。

  “好。既然你等皆持此议。传旨。即刻将逆贼刘瑾发付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东西厂、锦衣卫会审……正四品以上职官陪审。另。抄拿刘瑾、张彩九族打入天牢。召焦芳回京对质、听候裁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