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柏送来的公文,看来作坊那边一定出什么事情了。”苏洵听到庞柏送来公文马上对赵磊说道。
这时赵磊正在观看公文,看完之后,一脸苦笑将公文递给苏洵说道:“不是什么大事,我们小看了炼钢厂的炼钢能力,如今铁矿的供应已经跟不上。”
“我的天啊!一个月出产精钢三十万斤,平均每天一万斤精钢,一座炼钢作坊,产量居然这么大。怪不得铁矿跟不上了呢!”苏洵看着公文惊呼说道。
“是啊!整个大宋每年精钢的产量才三十万斤,炼钢厂一月就能完成朝廷一年地任务,铁矿跟不上也正常,不过炼钢厂如今缺少铁矿,就这么闲置也不是办法,看来要想办法从其他地方弄点铁矿了。”赵磊这时皱眉对苏洵说道。
“大人能想什么办法,朝廷每年开采的铁矿数量有限,除了分配汴京军器所之外,还要分配各州以供打造农具和民用铁器,大宋百姓上亿。民间用铁比军用更多,如果动了供应各州的铁矿,一旦耽误了春耕秋收,可是大罪名啊!”苏洵苦笑看着赵磊解释说道。
苏洵说的不错,北宋经过百年休养生息,人口已经达到封建时代的颠峰,然而其他配套科技却没有跟上,就好像开采技术,大宋每年的铁矿产量有限,要供应朝廷军器所。朝廷用铁衙门,大宋各地州县等等地方。加上大宋的人口基数和用铁数量,导致铁矿供应向来不足,而军器所已经是优先供应,炼钢厂的出现让铁矿开始供应不足,如果动其他地方的铁矿,影响肯定很大,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开采量,不过这种事情涉及到地事情太多,朝廷很多政府工程正在动工,根本找不到那么多的劳力。强行摊派劳役给百姓的话,赵磊肯定会承担天大的骂名,这个问题,不好解决。
“耽误三天就耽误三天吧!让炼钢厂的工人去其他作坊帮忙。前一段时间积攒的铁矿如今被消耗一空,我估计以后每个月至少要耽误十天,也就是说。炼钢厂的钢铁产量会从三十万减到二十万,不过足够支持军器所所有装备的打造了。”赵磊听完苏洵的话,沉吟一番之后,只能无奈笑着说道。
“大人可以对朝廷上个奏本,说明炼钢厂的情况,炼钢厂地产量也是政绩,只要公开说出来,铁矿的事情让朝廷想办法解决地话,炼钢厂绝对能让大人在政审之中加上重重的一笔,何乐而不为呢!”苏洵这时再次提醒赵磊说道。
“等一段时间吧!你也知道,最近我是躲到国资院的,朝廷那帮人疯了,串连那么多官员反对改革蒙荫,不知道当初他们干什么去了,如果当初反对,新政闹不起来,不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吗!真是的,害的我也躲到这里来了,我师兄王素更惨,直接躲到华山道观去了。”赵磊有些幸灾乐祸的对苏洵说道。
—
“范仲淹他们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啊!听说要举行什么科考,将所有蒙荫的官员子弟全部集中起来考试,不能通过的全部收回官职,很严重的事情啊!只要没有参加过科考地全部都要考试,寇准最小的儿子今年都五十了,外方知州都需要回来考试,什么事情吗!简直是扯淡吗!”苏洵这时也开始看不惯范仲淹他们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行为为那些老人诉不平说道。
“所以百官如今反弹如此剧烈,除了朝中那几个重臣,几乎所有人都串连起来反对蒙荫考试了,不过他们反对的是蒙荫考试,而非蒙荫,这里面估计有什么猫腻,范仲淹估计在玩什么以进为退地把戏,等那些反对官员聚齐了,然而突然宣布蒙荫考试年龄为三十岁以下,绝对能分散反对官员的怒火,蒙荫考试就名正言顺了,这一招玩的不错,范仲淹越发狡猾了,不知道是谁支地招,高明啊!”赵磊微微一笑对苏洵说道。
“哼!高明!越高明越得罪人,等百官反应过来,发现被范仲淹耍了之后,就会更愤恨范仲淹等人,等新政失败落井下石的人更多,别看现在度过一个难关,为以后树下无数敌人,得不偿失啊!”苏洵冷笑反驳赵磊的见解说道。
“这不正是我们想看到的,新政得罪的人越多,就会越快结束,大宋朝廷就不会伤到元气。”赵磊一脸诡异的看着苏洵笑着说道。
范仲淹这招,不会是你出的吧!苏洵看着赵磊,心中有些发寒的想到。
第十二卷 庆历新政
第十七章 祭祀天贡院监考
雨之后,又是暴雨,马上到了麦收的时间,连续的暴官有些忧虑,去年北方的灾难恍然眼前,如果今年麦收被扰,恐怕又是一次危机数路的大灾难来临了。
官家赵祯再次开祭祈福,这一祈就是一天,官家祈福,百官自然要跟随,而窝在国资院躲祸的赵磊,也被拉了出来,被官家赵祯点名陪同。
这次祈福祭祀仪式十分隆重,不但官家赵祯带着文武百官来了,汴京城中有点名气的道士基本上全部到齐,连场的法事花费了朝廷大笔的银子,虽然赵磊有心劝止这种无用的迷信活动,然而想到北宋时候的习俗就无奈放弃了。
赵磊很别扭的跪在一个庞大的室内道场之中,他的前面是官家赵祯和宰相吕夷简等朝廷大员,而他的身后,密密麻麻跪着几十位五品以上的朝廷官员。
偷偷扭动一下身体,活动一下发麻的双腿,赵磊心中一直在破口大骂,诅咒着那些怂恿官家赵祯祈福祭祀的官员,虽然腿下垫着厚厚的蒲团,但数个小时纹丝不动的跪拜,依然让赵磊吃尽苦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