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配方外泄。”三司使叶清臣连忙撇清关系反驳手道,他可不想重导陈尧佐地覆辙,当年陈尧佐就是被手下官员连累被贬吕宋而死在那里,叶清臣还年轻,不想去吕宋吹海风养老。
要求水泥配方下放的三司员外郎看着顶头上司叶清臣眼中的怒火,心中觉得很冤枉,他觉得自己提出的建议很好,却不知道为什么所有人都不同意,不就是修路地水泥吗!就是夏辽得到他,难道要在草原上修路,让水泥那种破坏土地的东西占用草原上宝贵的草场,用屁股想夏辽两国也是不会同意修建水泥公路地,既然夏辽不会修建公路,为什么不把水泥配方下放到地方呢!
无论天真的三司员外郎感觉自己多冤枉,在官家赵祯肯定,而朝廷重臣纷纷同意下,水泥配方绝对不可能外泄了,而提出下放水泥配方的三司员外郎,很可怜的工作调动,被调动到岭南去管理野人去了。
—
………………………………
既然水泥配方不能泄密,而增加水泥产量又是迫不及待的事情,那么扩大国资院的编制,加强国资院的劳动力量成为朝廷最迫切的事情。
“臣以为国资院劳役太过薄弱,千里水泥大道就花费一年的时间,太慢了,朝廷可以征用百万两役农工,不需十年就能将水泥大道覆盖大宋所有主官道。”为了加强国资院的权柄,宰相王素提出了他斟酌以久的计划。
王素的计划刚刚提出,整个皇仪殿一片哗然,百万劳役啊!这可是罕见的大手笔,要知道从官家赵祯继位之后二十一年里,朝廷动用百万劳役的工程不过两项,第一项是十年前修复黄河故道,朝廷征用百万民夫,费时三年才将黄河故道修好,从而让黄河安静了好几年。第二项是宋夏之战的中后期,永兴军路几十万大军后勤补给不足,朝廷再次征用百万民夫,从大宋各路运送补给到延安府,耗费时间九个月。
而修复黄河故道和支援宋夏之战两项百万劳役工程,对大宋社稷的影响很大,大宋虽然人口上亿,然而动用百分之一的人口服劳役,不但大大影响农业生产,对工商业影响也不小,所以到宋夏之战过后,大宋差不多一年时间物价飞涨,开始通货膨胀,直到战争彻底结束才慢慢恢复过来。
“不行!朝廷刚刚平息飞涨的物价,刚刚抚平战后对大宋江山造成负面影响,如果这个时候征用百万劳役,肯定会影响农业生产和工商行业,更严重的是朝廷数十年的国力积累,因为修复黄河故道和抵抗西夏消耗不少,如今各路官仓的粮食大多消耗殆尽,征用百万劳役,朝廷拿什么养活他们。”杜衍第一个跳出来反驳王素说道。
“杜大人说得不错,十年之内连续两次征用百万劳役,百姓已经不堪承受,如今夏辽敌视,正是我大宋休养生息的好时机,如果再次征用百万劳役,难免引起社稷动荡,官家当三思而行啊!”参知政事王贻永也站出来反驳王素的计划说道。
“百万劳役!说得简单,我们去那里征,宋夏之战,永兴军路的边军还有京中禁军损失惨重,十几万人战死、被俘和逃窜,如今枢密院还在考虑如何招募十万士卒,如果这时候征百万劳役,禁军和边军空缺的士卒我们去那里补充。”枢密使宋绶也站出来反驳王素的提议说道。
枢密使宋绶的话让官家赵祯也开始头疼起来,大宋募兵已经成为痼疾,除了北五路,大宋其他各路百姓没有战争的阴影笼罩,都不愿加入地位低下的军中,而每年军中补充的士卒,除了北五路的宋人外,大多是发配的犯人,这种情况下导致大宋军中士气一向不高,就是忠诚也不能保证,为了防止逃兵,连脸上刺青这种不人道的事情都做出来了,可见大宋的军队士气如何了。
修路和募兵,怎么样才能做到两者兼顾呢!官家赵祯有些头疼的朝大殿中赵磊站着的方向看去。
“官家!朝廷可以征用十万劳役,用来制作水泥,然后将水泥运送到地方,由各路承担修路的责任,这么做既不会影响大宋的江山社稷,同时还能让修路工程加快步伐,何乐不为呢!”赵磊沉思一会,将心中的想法和盘托出说道。
“好!一切依爱卿所言!”赵磊的回答很合官家赵祯的心思,所以马上拍板答应下来。
就这样,修建一条覆盖全国的水泥公路,成为大宋目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务。
第十三卷 十年改变
第十七章 转瞬三年
在大宋百姓眼力,大宋庆历三年到庆历六年这三年的时光,端是平平淡淡。
然而在大宋一些有心人的眼中,大宋这三年的平淡时光,却是大宋发展最快速的三年时间。
汴京城外的国资院,如今也大变模样,随着十万劳力入驻,国资院直接扩大了三倍,其规模怎么看都不像朝廷的衙门,反而像汴京的一颗卫星城市。
国资院临近汴水的地方,竖起了一座中等规模的码头,码头用水泥修建而成,能够停泊大型沙船二十艘。
国资院的码头繁荣可比汴京的几个码头,几乎每天都有上百艘沙船停泊,运下从大宋各路带来的水泥原材料,然后运走各种成品水泥到大宋的各个州府,每天的船流量带来的商业繁荣,令汴京商人大为眼馋,早在庆历四年年初,汴京众多商人就和赵磊协调好,斥巨资在国资院码头,修建了不少的酒楼商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