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作文集至千百万言者非乏,而为我所为者无一有。历虽无切于用,未必更无用于今之诗文也。。。如今岁偶尔讲求数种用水之法,试一为之,颇觉于民事为便”。
现在终于有机会见到这样一位明末“量西学为适,西为中用”的科学家,杨太曦心中不由有了几分期待,因为徐光启不仅在民用科技方面有如《农政全书》这样农学方面的巨著,在军事方面还颇有建树,[奇+书+网]如他写的《徐氏庖言》就是一部不错的军事论集,这些都说明了徐光启是一位难得的军事理论家。有他来助自己,不论是民政和军事上自己都有了一个可以依赖的强助和知音,自己后世所学的知识可以堂而皇之的通过徐光启来体现,而不至于在现今之世使用起来惊世孩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来到会客厅一看,只见一位面相温和,年约五六十余岁,衣着整洁,无一丝褶皱的老人正和一个金发碧眼,年约三四十岁的外国人坐着聊天,外国人旁边还站着一位神情桀骜的年轻人。正是这位年轻人第一个瞧见了杨太曦,眼中闪过一道欣喜的目光。他忙轻轻扯了扯坐在椅子上的那名外国人。那老人和外国人被这年轻人的举动弄得一楞,俱都若有所思朝门厅望来。
那老人一见杨太曦的装扮忙起身向他施礼道:“下官徐光启拜见侍郎大人”。杨太曦忙过去一把扶起徐光启笑道:“徐老大人快快请起,请上坐吧”。徐光启没有立刻坐下,而是忙指着那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向杨太曦介绍道:“这位是来自日耳曼国天主教圣城-科隆,到我国传教的天主教神甫-汤若望”。接着他又转身向汤若望介绍杨太曦道:“这位就是工部侍郎杨太曦杨大人,被圣上封以恪靖侯位,委以海事总巡抚及辽东饷运特使等要职。侍郎大人可是被当今圣上赞以奇思妙想,尤赛鲁班啊!侍郎大人的麒麟车设计图,下官也曾有幸得观,实极尽机关之巧技也!”。
“哪里,哪里,那都是圣上一番爱护之意,伯雄那只是些末小技,哪比得上徐老大人博学多才,大人的《农政全书》,《徐氏庖言》小侯也曾拜读,读后大为震动,深感大人的书中所述,实为治国之要术,富民强国之良方,令伯雄着实受教非浅啊。徐老大人对于国家的忧思常令伯雄惭愧啊!大人那句‘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实实令伯雄感触良深。至于徐老大人对麒麟车设计图的评价,徐老大人实是过誉了。”杨太曦赶忙谦辞了一番。
和徐光启客气了一番后,杨太曦又忙转向站在旁边的汤若望,当从徐光启的介绍中得知这位站在他身边金发碧眼的外国中年人就是汤若望时,杨太曦就不由心中暗喜,心中暗暗嘀咕:“徐光启到是考虑得周到,把这位深懂西方枪炮铸造技术的传教士也请来了,看来他是心里已经有谱,准备好大干一番了。”
从后世历史的记载中,杨太曦知道汤若望在明朝时,那可是著述颇多,是个名符其实的著述多产家。参与编写翻译的有《坤舆格致》,《浑天仪说》五卷、《西洋测日历》一卷,《民历补注释惑》一卷,《大测》二卷,《星图》八幅,《恒星表》五卷,《交食历指》七卷,《测食说》二卷、《测天约说》二卷、《新法历引》一卷、《历法西传》,《主制群徵》二卷,《古今交食考》一卷,《学历小辩》一卷,《恒星出没》,《交食表》等等。
其中汤若望在钦天监期间,和中国学者合作翻译的德国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于十六世纪中期撰写的,论述十六世纪世纪欧洲开采、冶金技术的巨著,采矿冶炼之书“坤舆格致”更是让崇祯皇帝极为欣赏,挥笔御批:“发下‘坤舆格致’全书,着地方官相酌地形,便宜采取”。
从这件事不难看出汤若望此书翻译得体,连自小就只读圣贤书的崇祯皇帝也能看到采矿冶炼的妙处来,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当时大明朝从上至下对西学的开明程度来,这和其后的清朝崇尚马上功夫,固步自封一比,又不能不让人对历史发出一种由衷的感慨来。
清朝虽然有康熙帝主动学习过西学,但那也只是一种有选择性的学习,只是用来制造测量仪器,用之测量土地。推荐的范围也只仅仅局限在众皇子之中。让自己的子孙去学西方测量术,可能也是出与康熙希望自己的子孙能更加准确的掌握分配国家土地的意思。
但他却没有象崇祯皇帝那样将所学西学推荐给整个朝野的地方百官也去学习利用。而只是将这些拘囿于皇宫之中,让西学成为了皇帝的一种私有学识。
即便在雅克萨战役中缴获的火铳也仅仅是做为了一种战利品摆在深宫把玩。康熙尚且如此,及至后来的乾隆等帝更是只将西学有选择的用来制造一些深宫玩物和娱乐性的器物。所有研制火器大炮的军事科学,冶炼铸造知识都被斥以奇技淫巧,束之高阁。就象后来发明的以二机轮开闭,能连发二十八发弹丸连珠铳就是这样只能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以至于汤若望这样一个熟知西方枪炮铸造技术,在崇祯年间就奉旨设厂铸炮,两年中就铸造了大炮二十门,有过丰富铸造枪炮经验的西洋人在清朝入主中原后就没有被继续委派去枪炮铸造局,主持研制大炮火器的任务,而是去了钦天监修历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