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手,事已暴露,根本没可能的。”李纲痛苦地摇头,“这是怎么了,这么重大的事情我和种宣抚都不知道,连普通百姓都比不上。如今确实像你所说的那样,先找到天子,派出信使,命姚平仲退兵。实在不行,我派人出去接应吧。”李纲本长得高大清俊,精力十分旺盛。但此刻的他看起来却颓废到极点,“杨华,你马上随我一起进宫去见圣上。”
“是!”
第三卷 金瓯
第七十九章 与民共贺
李纲家住开封城北,从这里到皇宫并不太远。正常情况,只需走上二十分钟便可到达。
可街上的人实在太多,加上又是大雾,李纲又没带仪仗。这五十来人走了半天,居然被汹涌而来的人群冲得东倒西歪。
若依杨华的意思,直接提起棍子对着冲来的人一阵乱打,就能很快清理出一条通道来。可有李纲在,他也不敢乱来。
而李纲本来就有些感冒,出门之后一直沉着脸不说话。杨华也不敢多说,只得派人将他团团护住,奋力朝前挤去。
说来也奇怪,街上的百姓都好象是找到目标一样朝北面拥去,与南行的杨华等人背道而驰,因此,这一路杨华他们走得格外辛苦。
好不容易走到皇宫,李纲找到值班的那个殿前司值班虞侯,让他去通报。那个虞侯回答说,陛下去了封丘门。
现在已经是半夜,皇帝不在皇宫却跑到封丘门去,这事情非常不寻常。又想起半路上遇到的百姓都朝北面挤,李纲跌足道:“难怪,难怪了。”
杨华等人面面相觑,半天,杨华这才对李纲说:“李相,陛下不在,接下来怎么办?”
李纲:“还能怎么办,我们去封丘门找陛下。”
杨华:“还来得及吗?”
叹息一声,李纲闷闷地说:“尽人事,听天命吧?”
“是不是先着人通知亲征行营的主要将领,作好接应姚平仲将军的准备?”杨华小心提醒李纲。
李纲:“也罢,杨华,你马上派人持我的关防印信去传各部将领在行营集合,并组织好人马。你我先去封丘门。”
亲征行营虽然名义上节制集中在京畿地区的各路勤王军马,但仓促之下,城外的种家军、折家军、姚家军也没办法调动。再说,时间上也不允许。此刻,也只能依靠城中新招募的几万人马了。对这几万人的战斗力,不但杨华,连李纲也不报太大的信心。
杨华应了一声,忙派手下人马分头去通知。然后在殿前司借了几匹马,只带了四个卫士随李纲一起再次回头朝北门跑去。
这写速度快了许多,只因为雾实在太大,也不敢放马前冲。
在路上有耽搁了一阵,总算到达目的地。
封丘门一带已是人山人海,灯笼火把亮成一片,超过五万百姓集中在这一带,如同盛大节日中的庙会现场。
刚一到门前,抬头一看,门口广场上竖了三面红旗,旗上写着四个大字“御前捷报“。
杨华苦笑着摇了摇头:“捷报,仗还没开打就捷报,这事情太他妈操蛋了!“
李纲气得满面黑气,下马冲上前去,一把将那三面红旗扯倒,又狠狠地睬了几脚。
李纲这一举动引得一片嘘声,一个文吏模样的人叫骂着冲过来:“干什么,干什么,把这个狂徒给我抓起来。”说着就伸手去扯李纲的领子。
“去你妈的。”杨华叫骂着一脚踢过去,将那家伙踢翻在地。
这样的变故引起了一片混乱,城楼上有禁卫军慌乱地冲下来,旁边激奋的开封百姓也怒骂着欲上前殴打杨华等人。
杨华大怒,猛地抽出横刀,护在李纲身前,大喝,“都不许动,否则倒剑无眼。“
李纲神色不变,朝城楼上一拱手,放声大叫:“尚书右丞李纲求见大宋天子!”
听到这一声霹雳般的怒叫,刚才还乱成一团的人群都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小声地交头接耳,“原来是李相公。”
“李相快上来,陛下正要找你呢!”楼上一个官员连连招手。
杨华定睛望去,这人他也认识,是李纲行营司的属官方允迪,负责机要。见是方允迪,李纲也是一楞。他同杨华走上城楼时问:“方允迪,你怎么在这里?”
方允迪忙回道:“禀李相,我也是刚被陛下传来的。陛下命我以亲征行营的名义写一分捷报,等下也好当着众百姓的面宣读。”
“糊涂!”李纲大骂:“捷报,报什么捷,仗都还没开打,胜负还是未知数,就捷报了。陛下呢?”
方允迪指着城楼上说:“陛下在里面歇息呢,说是要在这里静侯姚平仲将军的佳音,只等捷报一来,就在这里举行献俘典礼,犒赏三军,与民共贺。”
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果然,在城楼上正立着一张巨大的金黄色御座,几个内侍正在匆忙布置。
李纲也不说话,从杨华手中接过横刀,走上前去,将那张椅子劈得稀烂,一边砍,一边怒骂,“共贺,我叫你们共贺!”
几个内侍见李纲来势凶猛,都吓得坐在地上,齐声号哭:“李大人,你不能啊!”
“李纲,你要做什么,想造反吗?”城楼里面穿来皇帝愤怒的叫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