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仗打总是好的,龙卫军新建,虽然同孔彦舟打过两仗,可对孔贼地战斗力,杨华是很鄙夷地。这样的战斗并不能说明问题。实际上,杨华对自己地士兵能够承受多大的牺牲,是否能够打恶仗。打苦仗没任何认识。
这个世界再没有拿金人试手最好的对象了,军队是打出来的,死出来的。养是养不出强兵地。
而且,依杨华看来,宗望归心似箭,未必有同宋军在河北死磕的战斗决心。最多大家相互打上几仗,然后偃旗息鼓,两下罢斗,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他不在乎龙卫军在这一仗中再死上几百人。在主将看来。重要手头有钱有粮,又朝廷大义。要征兵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这话也不能明着说。杨华只是淡淡地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国家有难,作为军人,岂有袖手不理的道理?”
“我们拿过朝廷一文钱军饷吗?”赵明堂骨子里的刻薄性子又冒了出来,作为杨华的副手,他敢于说些大家都不敢说地话,“依我看,反正朝廷又没给过我们一颗麦子。我们只管回信说,因为接收了大量流民需要安置,军中乏粮,正等在河东征集到足够粮食再开拔河北战场。”
“不然。”古松冷笑,“赵副指挥使这话不对,我们是谁,我们是大宋的军队,我们不是割据的藩镇。”赵明堂冷笑,挖苦道:“古虞候,不是自己练出地兵不知道心疼。你老人家在相州享福的时候,我们可在校场上晒太阳。”
“都住口,你们现在是龙卫军军官,可不比从前在都里厮混。”杨华将目光投向李鹞子。
李鹞子:“我懒得费这个脑子,反正将军叫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照我看,部队还是要打仗的。”
“好,就这样,准备开拔吧。”杨华不想让他们争论下去,不管赞成还是反对,部队必须上战场同金人较量一番。遇事,大家可以讨论,一旦决定就只能执行。军中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他杨华。
部队开拔的时候,杨华又找古松说了一次调杨志过来的事情。他装出很随便的样子对古松说:“我这里缺人,龙卫军新建,没什么人才,你手下的那个杨志不错,借来用几天。你也知道,我需要人参赞军机。这个杨志做过西军军官,又通军律法,武艺还成。”
古松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大摆其头,“将军,君子不夺人之好。你缺什么人,一千五百人尽你挑,打主意打到我这里了,什么道理?参赞军机,我不就是你的虞侯吗。杨志是我下属,我是你下属,不一样?”
部队出发前,有个好消息串来。去隆德府买种子的人回来,有了这批种子,流民今年地口粮算是有着落了。
两万流民同时开荒,到三月播种季节前应该能开出三万亩生地,也不知道这年头地粮食作物产量如何。
一声令下,一千五百龙卫军隆隆开拔。
一个老者带着一群百姓拦住杨华,他们都跪在地上。老者还将一碗酒高举过头,大声道:“林虑县的父老乡亲前来送龙卫军将士,为将军壮行,愿我大宋男儿马到功成,立不世功勋。”
“为将军壮行!”几十个百姓同时大喊。
杨华有些感动,忙从马上跳下来,一把扶住老者,温言问:“老人家。快起来。”
老者大声说:“将军。请喝了这碗酒,听说将军要出征杀敌。我十几户人家凑了十五斤上好糯米,这才新酿出这坛上好美酒。请将军饮了此酒。”
杨华更是欣喜,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有这样地声望了。说句实在话,他的名声也只开封人知道,还被取了个杨俘虏的外号。可在林虑。因为杀伐果断,百姓畏他多于尊敬。今天居然有百姓前来为自己送行,叫他如何不欢喜。
他忙端起陶碗,一饮而尽,高举着已经喝干的酒碗,大声说:“乡亲们的心意,我杨华感激不尽。都起来吧。”
“谢杨将军!”众百姓这才拍着身上的土站了起来。
杨华扶老者走到一边,“老人家。这里风大,天气又冷,你还是回去吧。”
“将军有一事小老儿不知当问不当问……”老头欲言又止的样子。
“但问无妨。”杨华温和地笑着。开玩笑地说:“当然,若事关军机大事,我就不能说了。”
老头子忙道,“不是军队上地事,小老儿又不懂。我想问……想问。”
“说吧,说吧。”杨华将鼓励地目光落到他身上。
老头子一咬牙:“请问将军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这个……说不好,你也知道,打仗这事没个准。”
“还请将军早日凯旋,早些回来。”老头子胆子大了起来,小声在杨华耳边道:“将军。我们新开垦的地实在贫瘠。村子里地人都指望着龙卫军的茅房呢!”
“啊……”
气愤地回到队伍之中,杨华半天没说话。
“怎么了?”梁红玉关切地问他:“刚才你们说什么了?”
“说……说了些农家肥的事情。”杨华恨恨地说:“老百姓的觉悟还真他娘的低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