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军统司地带回来的情报后,杨华愣了半天,他有些郁郁不乐:“人家总算可以熬过这个夏荒,而我河东镇的口粮还没有着落。看来,再不去抢劫党项人,天承朝这个小公司就要彻底破产了。”
说来也怪,两河农作物大量减产,偏偏西夏那边的夏粮产量极高,而且,看这个趋势,秋天又将再次大丰收。
西夏就像是一颗成熟的果子,老在杨华眼前晃,诱得他垂涎欲滴。
“轰隆!”有隐约的雷声在文水县的天上响起,天武军正在站队列。天气闷热得让人发狂。
两百人在三十个小军官地率领下组成一个小方阵,全副武装地站在旷野中。没有人说话,汗水在铠甲下小溪一样流淌,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满是汗珠。
须臾,汗水连成一片,从鼻尖和下巴上滴下,但没一个人动手去擦。
杨华站在队伍前,静静地看着这群士兵。
“将军,你已经站了一个时辰了,是不是休息一下?”新任侍卫长小心地问。
杨华绷着脸不说话。
士兵们也都没有动,既然连杨将军都同他们站在一起,就算再苦再累也得坚持下去呀!
天上的雷声开始响亮起来,风吹起来,闷热的空气开始凉爽。
正在这个时候,远方跑来一群人,“将军,将军,可算找到你了!”
杨华定睛一看,却是赵行德。他不禁一楞,这家伙不在太原,跑文水来做什么?
在赵行得身边还跟着一群人,看为首那人的装束,却是布衣打扮。
杨华知道赵行德这么着急找过来,一定有要紧事务,忙对士兵们下令:“原地休息!”
“坐!”一个小军官一声大吼。
一千人“哗啦!”一声整齐坐了下去。
这巨大的声音引起了那群人的注意,从人群中钻出了一个中年人,长声笑道:“茂先,可找到你了。”
“这位是……”赵行德正要给杨华介绍。
杨华一笑,一把握住那个中年人的手,笑道:“不用介绍了,这位是我地老朋友,老上司吴敏吴大人。”
此人正是钦宗朝的前宰相吴敏,也是李纲的密友。
钦宗是天承朝给大行皇帝赵桓所上的庙号,为了保留历史的原貌,杨华还是决定给他上这样地庙号。赵桓这人毛病不少,盖棺定论,还真找不到什么优点。只性格和顺,为人孝道这一点尚可。
钦敬也。
屏气钦敛之貌引之为钦敬。
见到吴敏,杨华有些吃惊,这家伙也算是李纲的密友。现在李纲是赵构地宰相,按说吴敏也应该得到重用的。怎么现在反跑河东来了。
他笑道:“吴大人,可是来当说客地?“
“茂先开玩笑了。”吴敏严肃地说:“天承朝来赵宋正溯,吴敏身为朝廷官吏,自然要过来侍奉新君。”
杨华心中一喜,吴敏此人颇有才具,威望也高。这么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前来投靠,是河东政治上地一大胜利。
吴敏也不废话,径直说:“我先前听赵行德说将军有意向西用兵,经略关中。依我看来,正其时也。吴敏好歹也是做过宰相的,愿随将军前去,执节督关中诸军。”
杨华皱着眉头说:“吴大人去关中,以你的威望自然是最好不过。可我河东兵力微薄,又在闹饥荒。”
“饥荒算什么,直接以军就食好了。”吴敏毕竟是做个宰相的人,说话也很直接:“将军顾虑的是僭王赵构兵犯太原吧。不过,你也不用担心了。”
吴敏铁青着脸说:“伪王赵构已经罢免了李纲大人,并下伪诏斩了陈东和欧阳澈。天怒人怨,民心尽失。河北河南现在已经乱成一团,正是将军出兵关中的好时机。”
“啊,陈少阳死了!”杨华惊叫出声。
“轰隆!”一声,雷声终于响亮起来。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二百九十一章 建炎大变
要下雨了,将军,众位大人,我们是不是去凉棚坐一个侍卫提醒杨华等人。从校场到军营房还有一段路程,眼见着头顶的天空黑如浓墨,雷声一阵紧似一阵,现在赶回去只怕已来不及。
杨华点点头,说:“也好,诸位大人且随我来。”较场旁边有一圈凉棚,日常用出新兵休息场所,地方不大,但要容纳这么多人却不成问题。
这次随吴敏前来的有一百来人,其中有不少都是前钦宗朝廷的官吏,还有不少已在太原就职的公卿的家眷。二帝并立,各方政治势力都要寻一个地方安身。不是南京就是太原,非此既彼,非黑既白,法统之争,要想置身事外根本不可能。因此,在军统司的安排下,许多东京的官吏都过了黄河,跑河东来了。
进了凉棚,分主次座好,卫兵端来熬好的酸梅汤给大家解渴。
杨华这才仔细端详起身边的吴敏,同上次在东京见面时的神采飞扬不同,眼前的吴大人看起来神色憔悴,眉宇间隐约有一丝颓废。
风渐渐大起来,吹动衣摆吴敏好象有些发冷的样子,端着小碗的手不为人察觉地哆嗦。
杨华终于从陈东的死讯中平静下来,斟酌着语气说:“吴大人,李相就任赵构的宰相没几个月,怎么就被罢免了呢?陈少阳和欧阳澈又是因何被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