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镇、县、州、道地大部分职务(军事职务和有些战略物资管理暂时不放开)都面向所有阶层招募官员和吏员。其实原来地主阶层在这一块也是受限制地。但现在大部分地行政职务都向他们放开招募。卢俊义汇集了政务院里所有能臣。秉着他地意旨。只考实务和策论。不考诗词歌赋和五经四书。对每个类型地职务设定一份考卷。先考道州级地职务。再考县镇级地职务。通晓或略懂地都有机会考取。俸禄等同于同级别武官(自然低于赵宋。对此卢俊义另有异义)。而且都赐予等同于赵宋朝廷一样地什么进士、举人、秀才一般地学位。镇、县、州、道里面一个衙门内只设立十个部门。统一由镇长、知县、知州、道抚(道巡抚)领导。有农业、工业、商业、文化、保障、财政、教育、人事、司法、警卫。每个部门在道地称厅、在州称之为局、在县称之为科。镇级只设置三位官员。然后每一级部门地分支小部门称下一级部门地称号。如鲁西道农业厅林业局。如果懂得耕种、屯田、水利、林木、畜牧等技术地人员可以进入各级农业部门地分部门。如果有懂得器械制造、纺织、开矿、检疫地可以到工业部门。诸如此类。当然是优先安排了梁山军校地学员后。才会开始面对所有阶层考试招募。卢俊义并不担心冗官问题产生(对待宋朝地冗官问题。卢俊义自有看法)。
然后。开放诸多矿产、诸多商品经营权和海运权。开放除了金、银、铜、铁、硫磺、硝、盐之外地矿产。如石灰石、大理石、煤、玉石、铅、铝等诸多矿产都被拍卖给领地内地各位地主。另外再拍卖梁山制造地各种奇异商品地独家销售权。再拍卖领地内各种奢侈品地外销权。然后再拍卖海运权。如果有那位地主野心勃勃想要远洋。海军可以给他租借武装人员护航。然后由政府出面筹建每个地区地商会和每个行业地商会。对首度下海经商地地主和自耕农免收一季度或一年地所有商税。对新开张地店铺免收第一个月地营业税。
最后。设立议政机制。从保、社、镇开始选举参议员。可以品论每个行政衙门地施政能力。审议每一级衙门地各项决策和司法审判。有权向上一级衙门反映。从保一级开始设立参议院。由每个里选出两名。一名地主。一名平民(自耕农或佃户)。然后社一级从每保选出两个。同样一名地主一名平民。以此类推。增强地主参政议政地积极性和对卢齐政权地认可。
还设立荣誉制度,即设立太平绅士,每一年从一个镇内由民意评出一名对地方有贡献的地主为太平绅士,授予太平绅士勋章,遇到的人都需要向他行礼。
当然最重要的是调整他们的田赋(对这个,卢俊义另有赘述)。
第五十一章 所谓冗官
进行行政编制,创立他的卢齐(如同赵宋)政权时,T7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冗官。他仿照后世,初步拟定了行政编制计划,想在政务院下面设立了二三十个部门,然后在各地方衙门分别设立了一二十个行政机构。他的行政编制命令到达政务院时,就被首相张叔夜驳回,而且措辞严厉地指出“主公欲亡义军不成,设此纵容冗官之法。”
卢俊义吓了一跳,忙请张叔夜询问冗官之事。等细细问过之后,卢俊义才明白,原来他认为合理的事情在这北宋年间一点都不合理,而且频频被人讲起,视之为苛政。
什么叫冗官,就是当官的人特别多,尤其是当官又不做事的人特别多。
“冗官”一直是困扰宋朝吏治最严重的问题。北宋大臣王禹偁向宋真宗上疏:“臣本鲁人,占籍济上,未及第时,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当时未尝阙事。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太平兴国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曹官之外,更益司理。问其租税,减于日也;问其人民,逃于昔时也。一州既尔,天下可知”。意思是,济州以前只有一个刺史一个司户管理,未曾有政事荒废,但后来增加了众多官职,按说办事应该更有效率,但是税收反而比以前减少了,逃难的老百姓反而比以前更多了。庞大的官员队伍增加负担却降低效率,冗官已经影响宋朝政府机构的正常工作。
卢俊义纳闷地问张叔夜道:“为何宋朝一代会有冗官?”
张叔夜道:“首先是因为宋朝制度变更导致机构众多,太祖皇帝为削弱宰相权力,增设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等机构。宋以前的地方政府是州府和县二级,宋在州府之上新增一个‘路’的机构,另外还有独立于路府之外的叫‘军’的行政机构。宋经济发达,专门派人管理茶、盐、酒税收,还有派人管理负责海上贸易的市舶司,这些多出来的机构都要有人去补缺,官员就多出来了。宋祁曾向皇帝上疏中说:‘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州县面积没有比以前扩大,但州县的官员数量是以前的五倍。其次是赵宋朝的科举取士数量非常多,唐代取士最多不足百人,宋朝礼部规定四百人,实际常常有超额,扩招的进士都得安排官职。然后赵宋朝廷还有个‘荫补’的官职制度,官员的亲属享有不经科举直接做官的特权,荫补的允许范围非常宽泛,子孙基本都能享受荫补,高级官员的异姓亲属也可以荫补,甚至门客医人这些非亲属也可以。一个官员有很多个荫补名额,宋朝荫补做官的人远比科举做官的人多。奸相王有很多侍妾,其中得到封官的达十八人。王的儿子十四岁便任待制,被称为‘猢狲待制’。赵宋朝廷对官员优待,俸禄相对其它朝代都要优厚,法律约束宽松,太祖皇帝曾密令子孙不得杀士大夫,所以很多人挤破脑袋都去做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