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等人是摩尼教信徒,他们崇尚火和光明,也善用火器,但从未见过威力如此惊人的火器,有过这一幕的震撼,他们对卢俊义的实力有了新的评估,对复仇大业更有信心
到达舟山岛时,他们被面前的场景给惊呆了舟山岛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彩旗飘舞,舟山港前,齐国海军仪仗队列的整整齐齐,似乎早就知道他们即将到来,在等着他们的到来
王寅刚从船上下来,就看到一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面孔:“女儿,你怎么来了?”李师师哭着跪倒在地:“孩儿不孝,未能及时前来救援,连累父亲落难!”王寅上前将李师师扶起:“女儿,各为其主,父亲不怪你,想必俊义有要事在身,所以未能派兵前来救援!”王寅的语调放得很轻,但他心中对卢俊义跟赵宋朝廷媾和且按兵不动不来救援甚为不满,这也是这些江南义军残余将领们共有的抵触和不满,但他们地处近海,已经退无可退,只好通过海路投靠方腊的盟友卢俊义,而且王寅是卢俊义的岳父,远比投靠并非方腊盟友的田虎、王庆要有前途李师师将卢俊义现在带领齐军大部征伐高丽和倭国这个瞒着宋朝上下的秘密告之王寅等人,还将卢俊义的亲笔信递给王寅等人
王寅等人听到李师师的讲述,看了卢俊义的亲笔信,这才知道卢俊义为何跟赵宋朝廷议和,为何不能前来援救方腊义军,心中的不满顿时降低了大部分尤其是卢俊义在信里做了庄严的承诺,会帮诸位摩尼教徒复仇,但他承诺的是铲除昏君赵和奸贼童贯,并没有承诺要除掉那些宋军将领,主要是为了以后收服韩世忠、姚平仲等人做铺垫
王寅、方杰等人实乃丧家之犬狼狈不堪,不敢奢望太多,听到卢俊义肯做承诺,顿时大喜过望,那里能想到那么多王寅、方杰、方百花做为众人的核心人物,跟众人稍微商量了一番,便委托李师师转告卢俊义:“如果卢元首能为我摩尼教和我们圣王报了这血海深仇,我等必忠心投靠、肝脑涂地、绝无二心”
就这样,王寅等人都暂时归附卢俊义麾下,服从他的指挥,等待复仇那一刻
到此时他们才知道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齐国特工掌控之中,他们的巧遇也是在齐国特工的巧妙安排之下
其实不但是这些摩尼教头目对投奔卢俊义心存疑虑,卢俊义对招揽这些信奉异教的江南义军将领也有过疑虑
摩尼教,是一个源自古代波斯宗教教的宗教,为公元3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摩尼教是于3尼而得名中国旧译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该教在琐罗亚斯德教的理论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诺斯替教﹑佛教等教义思想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它的主要教义是“二宗三际论”﹐并形成一套独特的戒律和寺院制度315纪﹐一直在亚﹑非﹑欧很多地区流行
摩尼教大约在6~7世纪从陆路传入新疆后由新疆传入漠北地回纥回纥可汗尊为国教武则天延载元年﹐吐火罗国支汗那王帝上表唐玄宗置法堂供奉摩尼教法师大慕阇
开元二十年唐玄
尼教“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为由下TT严禁参与然大致与入唐地同时摩尼教也大规模地传入回纥其后更被定为国教安史乱后因回纥助唐平乱有功摩尼教徒借回纥地支持得以在华传教大历三年(768)唐代宗应回纥奏请准于在长安正式设置寺院赐额大云光明寺;六年又应回纥奏请于荆﹑扬﹑洪﹑越等州各置寺一所元和二年(807)回鹘使臣奏请于河南府和太原府置摩尼寺三所十二年又遣摩尼师8至长安自此以后摩尼教寺满布中国境内摩尼教士随回教使者来华他们得到唐帝礼遇在中国迅速传播长兴元年回讫宰相将令摩居教五百七十三人入朝一同迎接公主可见其借回讫与唐关系势力已延伸到政治层面另外在元和八年据《萧唐书》记宴归国地回讫摩尼人令至中书见宰官由此可见摩居教徒经常由回讫带唐并得唐室礼待除此之外部份摩尼教徒也从事商业据《旧唐书回鹘传》︰“摩尼至高师岁往来西市商贾颇与囊为奸”
开成五年(840)回鹘为黠戛斯所败国势衰落唐廷对回纥和摩尼教地态度立即改变唐武宗于会昌三年(843)下制回鹘及摩尼寺藏宅钱物纳官;五年武宗在禁佛时下敕:释氏既已厘革外来地大秦穆护及摩尼等不可独存其人并勒还俗送回原籍充两税户外国人则送远处收管会昌灭法时摩尼教亦难逃其劫《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说︰“会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杀摩尼师剃发令著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事实上朝廷于会昌年已下令没收摩尼教资产与书像等物由于一些摩尼教没反抗致令京城摩尼死者达七十二人此后摩尼教虽不容于朝廷但民间地影响仍然存在
当时摩尼教流行地地区以西北、华北地区为主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区因与波斯等国有海路交往摩尼教也有一定势力自此就与下层地斗争结合起来成为农民起事地号召旗帜之一摩尼教先于祅教、景教被禁而史书地记载亦较详细可见该教在唐后期声势颇大经会昌一劫摩尼教再不能在社会公开传教转而在民间秘密流并渐与其他宗教结合历五代两宋仍不衰五代以后中国地摩尼教常被作为组织农民起义地工具而其教义也愈益与佛教、道教相融合后梁贞明六年(920)]#聚昼散众至千人攻打乡社地方官吏不能讨捕后唐和后晋时农民利用明教发动起义时复潜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