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为了能让游客尽可能多地了解秉教的仪式仪轨,他们精选了十三项内容,也都相当精彩,只是少了裸体法舞,让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是有些失望。
再等12年,能否见到,也得看缘份了。
孜珠寺目前是全藏区最大的秉教寺院,也是保留古老秉教仪式仪轨最完整的寺院。坐落在距离丁青县城40公里的孜珠山上,海拔4783米。
从山下通往山上的简易道路刚刚修好,有高原巡洋舰之称的越野车也气喘吁吁,几度开锅。
上得山来,孜珠寺的地形风貌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
以修行著称的古代秉教师,把修身炼道的房屋建在了悬崖绝壁间,成为青藏高原上独有的一道景观。
由于正值宗教节日,孜珠寺来了许多信教群众。群众在路边列队,活佛一一给游客摸顶。礼乐开道,哈达献情,蓝天下几只大鹰展翅翱翔,这时孜珠异峰奇观格外有灵气。
徐福感觉到体内的某些异动。
活佛为徐福摸顶时,明显的停滞了一下,吃惊的望了望徐福。在徐福经过身边之后,他回头对身边的喇嘛耳语了几句……
这个举动,可惜徐福并没有看到。
寺院广场上停放了四、五辆大卡车,不敢想象,他们是怎么把卡车开上来的。据说,车到了危险地段,人们全都下车,空车加油再加上众人推车就上来了。信仰的诚心在这块土地上就是这么有力量。
孜珠寺有相当古老的历史。据丁青县提供的资料,是由第二代吐蕃王穆赤赞普(公元前1074年出生)时期修建的三十七处密教修行场所,孜珠寺为其中之一。经过岁月的洗礼,几度坎坷曲折、兴盛衰落的过程,到公元1382年,由罗丹宁布活佛(1360-1406年)点燃了这里秉教的余火,修复扩建了孜珠寺,直至今天,孜珠寺成为秉教信徒心中的圣地。
秉教向外传播的第一大站就是孜珠寺所在的丁青一带,然后再传向X藏南部林芝的秉日神山地区的。
丁青在历史上又叫琼布丁青,琼布是大鹏鸟后代的意思。在民间,大鹏鸟又与秉教的产生和传播有着密切的关联。相传很早以前,从象雄地区飞来一只大鹏鸟,在丁青附近上空见到一座雪山,便落下息休,不曾想到雪山被踩塌了。
这座雪山叫白乃日扎,是X藏的四大名山之一。史诗中描述的格萨尔王的神马江格佩布正是在白乃日扎雪山中找到的。
大鹏鸟只好又飞到了一座叫巴大波松的小山上落下,小山却纹丝不动。
大鹏鸟笑了,白乃日扎大雪山竟不如这座小石山。
这一笑不要紧,从大鹏鸟眼中流出两滴眼泪,成了丁青牧场上叫布托尕的两座高山湖泊。
大鹏鸟在布托湖附近产下了三只水晶蛋,三天后孵化出三个男孩,一个叫尕日秉(白色的),一个叫纳日秉(黑色的),一个叫扎日秉(黄色的),这三个孩子便成了琼布丁青人的祖先。现在,在丁青县经常可以见到大鹏鸟嘴叼毒蛇俯冲降落的图腾画。这种卵生神话被当地的秉教典籍和秉教信徒普遍看做是秉教的由来。站在孜珠寺,就可以看到百里之外大鹏鸟降落的地方,那就是著名的布托湖所在的高山牧场。
这使琼波丁青的三十九族地区成为秉教寺庙和教徒最多、影响最大的地区。而孜珠寺是康区一带现存规模最大、教徒最多、秉教仪轨保存最完整的寺庙之一。孜珠寺的秉教禅院可系统地讲述秉教经典、传授包括神秘而古老的秉教无上瑜珈等各种修习方法。该寺还存有一种古老的秉教佛果与地狱的神舞。还有就是禅洞叠叠。
孜珠寺的“孜珠”指的是六座山峰。导游先前已经一一做了介绍。
第一座叫如意宝峰。第二座叫无影白琉璃峰。因山峰底下相传有白琉璃空洞而得名。1996年空洞真的被发现。深入地下几十米参观,可以见到了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大都呈半透明状。当地人赋予这些琉璃般的钟乳石浓厚的宗教色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出洞后僧人又将洞口用大石块堵死,这是一种保护措施,否则,一些人进去会将钟乳石敲下,带回家中供奉。第三座叫现实如意峰。第四座叫禅定观明峰。第五座叫永恒雍仲峰,“雍仲”指的就是秉教。第六座叫智慧剑峰。
当然,孜珠寺周围远不止这六座山峰,且算作是约定俗成的叫法吧。
六珠峰的俊美增添了孜珠寺的灵气。
朝圣的人们提前两天赶来参加法会,他们转山唱着秉教的八字真言:“口奄、玛迪、牟也、萨勒、都”一圈又一圈。
徐福拖着疲惫而虚弱的身体,也陪着转了一圈。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这是青藏高原的秉性。
孜珠寺下有九九八十一座山泉。转山的人们遇泉便可饮水洗面,意在净化心灵。这里的人们还把两座小山比作迪庆的卡瓦嘎博(太子雪山)和林芝的秉日神山。
这种集天下秉教神山为一处的做法,对于前来转山的秉教信徒来说孜珠寺更具魅力。
将所有的仪式全部过了一遍之后,也就是按照当地人的说法,洗涤了心灵之后,徐福三人才再次回到孜珠寺。徐福觉得,这里,离自己所要寻找的东西,很近了。
刚进寺院,两名喇嘛拦住了他们三个人。其中一名要领着徐福去见一个人,另外一个说是带着郭纯和阿央到处转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