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迪加尔现在已经几乎被轰炸成一片废墟,已经没有任何据守的价值。综合各种情报分析,卢迪亚那的战术地位,在此刻得以凸显。
第5师完成集结,开拔之后。徐福向自己的属下的陆航团和各种空中打击力量,全部出动,对伯丁达实施了剧烈的空中打击。于此同时,驻守印巴边境的巴基斯坦军队,在陆航团的空中掩护下,开始对阿涛赫丁实施攻击。
在印度国防军第5师,接到伯丁达受到攻击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表现得并不相信。
伯丁达靠近印度沙漠,受当地的气候影响,条件恶劣,经济落后,在常人眼中没有多少战术价值。为什么巴基斯坦人,会选择在那里建立自己的空降场。
要知道,伯丁达距离新德里的距离,远比密拉特、卢迪亚那要远许多。他们在靠近新德里的北线,发动和实施各种佯攻,难道就是为了这样一个小镇?!相比较而言,这种战术的投入和效果之间的效费比,似乎抬高了。得不偿失啊。
不过,不管怎么说,巴基斯坦陆军的滚滚装甲洪流,已经开进了印度本土。现在所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赶快杀个回马枪,将侵略印度领土的巴基斯坦军队,彻底的消灭干净。
不顾舟车劳顿,印度国防军第5师,登上战车,沿着高速公路,后队变前队,匆匆的往回赶。
伯丁达,留守的印度国防军第五师一个营的士兵,还在顽强的抵抗。我们绝不能退,我们的身后,就是新德里。营长阿德昌加不停的借用前苏联为纪念二战时期莫斯科保卫战中经典台词,不听的鼓舞着自己的手下。他没有想到,自己贫乏的地理知识,只会让自己的这句话成为一个战争期间的笑料。
尽管阿德昌加和他的手下的印度士兵,在战场上,表现出了最大的爱国心、挖掘了最大的战争潜能。缺少重型武器和防空火力支持的这支部队,还是在一个小时内,被来自空中的火箭和航空机炮的子弹,炸得灰飞烟灭。
当巴基斯坦空降部队被空投到伯丁达时,整个城镇,陷入了一片死寂,就连零星的枪声,也只是巴基斯坦先遣部队,在清理战场时,向着还留有最后一口气的印度士兵,补射一枪,加快他们追赶自己战友脚步的死亡通缉令。
不留活口,这也许是占领方对于被占领方采取的通用的方式!
五十九、我的话还算话吗
战争的残忍不在于人的行为极端化,而在于对人性良知的泯灭!
一旦开战,在双方士兵的心目中,只有两个字闪现:杀戮!因为每一个人都明白,你不杀戮对方,最终会被对方杀戮!
徐福不是不想约束巴基斯坦士兵的战场行为,他是约束不了,在战场法则面前,任何形式的命令和禁止,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全无效应。
制止杀戮的最佳方式就是消灭战争!可惜,在人类发展史上,战争,始终贯穿着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在战争中发展,在战争中进步,这是人类最大的悲哀!
仔细盘点一下,哪一个科技的和文明的进步,不是对战争能力的追求和对战争行为的深刻反省?!
印度国防军第5师,还在匆匆忙忙的往回赶,他们试图用自己的行动,挽救自己同胞和战友的生命,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只是在加速自己追赶死去的战友的脚步。
防空警戒雷达开启,所有的防空导弹和防空武器,都开足马力,仔细搜寻着来自空中的威胁。来自空中的威胁,一方面是对防空力量的硬打击;一方面,是对防空火力的软杀伤。每一个士兵都知道,在防空雷达开启时,在防空雷达搜索来自空中的威胁时,他们已经暴露了自己,把自己暴露于对方的防空火力的软杀伤上。
开启的雷达,为反辐射导弹,提供了攻击的目标。
印度士兵,在开启防空雷达时,并非没有对反辐射导弹,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印度士兵在开启探空搜索雷达时,在第一时间,将雷达的搜索波段,切换到跳频雷达搜索方式。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雷达的不断变换的搜索信号,让对方的反辐射导弹,失去锁定目标的能力。
印度士兵不是没有想到过,即使采取了这些手段,也难以逃脱现在新近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的反辐射导弹的锁定。
一个人,不管他采用怎样的一种假声说话,变换怎样的一副腔调。在声频仪器中,显示的声音频谱,始终都是恒定的一种变量。根据这些原理,现代的最新型反辐射导弹,在捕获到雷达信号后,会快速的分析和锁定这种跳频雷达的变频规律,并很自然的根据这种规律从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分辨并锁定自己的攻击目标,实施攻击。即便是对方的雷达,在此刻关机,这些导弹,也能凭借自己导引头部导引头的记忆功能,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印度人知道这种技术和这种导弹的存在。他们只是不相信巴基斯坦人会拥有这种先进的反辐射导弹和发射这种导弹必要的装置。
远方传来了细微的马达的轰鸣声。借着晨曦的第一缕阳光,印度士兵看到一群航模大小的飞行器,正向自己这个方向飞来。
是无人侦察机吗?不像,小型化战场无人侦察机的体积没有这么大。区域外空中打击散播器吗?也不像,这种飞机的修长的机翼,是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分。就在印度士兵还在猜测迎面而来的飞行器,是什么东西时。飞行器的机翼下,青烟一闪,两枚空射型反辐射导弹,脱离了机翼挂钩,向着防空阵地直扑而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