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戒备状态应该是最高级的戒备,然后才是B级、C级。
但实际上肖特这里讲的A级戒备状态却不是最高级别的戒备。
因为就在此前不久,驻夏威夷的军队已经一反常规地把A、B、C三个级别戒备状态所代表的意义来了个大调整,即C级为最高级,B级次之,A级最低,肖特报告的A级只是防备破坏活动而已。这样的事如果说外人不知道还可以理解,但马歇尔在从北卡罗来纳观看完演习回到华盛顿见到肖特这封电报时却对此未置一词就大有疑问了。
疑点之三:1941年12月6日晚,美国人截获了日本人的一份电报,但只有前面13项内容。监听到的日本外务省电报称,他们将于第二天凌晨发出第14部分电文以及通知驻美大使向美国政府递交照会的确切时间。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23节:美军海外征战记(23)
从日本外务省已经发出的这封电报的前13部分看,日美之间的谈判已宣告破裂,日本人毫不客气地拒绝了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前几天提出的要求日本方面作出切实保证的照会。罗斯福在晚餐快结束时谈到了这份没结尾的电报,他说:“这就是说要动手打了!”而这时,华盛顿陆军的首脑马歇尔和斯塔克是完全有机会向各自的部下发出战争警告的,但是他们却没有这样做。第二天早晨,美国人终于监听到日本外务省发出的那份电报的最后一部分和要求下午1时通知美国政府的电文。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对此感到十分不安,因为,他们已经预感到在华盛顿时间下午1时即珍珠港时间早上7时30分左右可能会发生某种不测事件,情报局长向斯塔克建议:“现在是否要立即用电话同金梅尔司令联系一次?”
但斯塔克若有所思地说道:“电话还是不打了吧。让我先同总统商量一下,请各位先回去吧。”
疑点之四:就在斯塔克看到日本人那份重要电报的半个小时后,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也看到了这份最后通牒。他用询问的口气问在场的高级军官:“你们看了这份‘下午1时通知电’感觉如何?各位认为根据这份电报,应该对形势作何判断?”
对此,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份电文说明,日本人将在下午1时以后不久,准备攻击太平洋的某个地方。
马歇尔对大家的判断表示赞同,他宣布:“我决定向全军发出紧急戒严命令。”然后,他拿起铅笔,在一张纸条上拟就了发至太平洋地区所有陆军指挥官的电报:“日本人将在今天东部标准时间下午1时递交实质上等于最后通牒的照会,并立即命令毁掉电报机。”
电文拟好后,马歇尔打电话给斯塔克,提出与他联名向陆、海军同时发出警告。斯塔克接到电话后,提出是否可以通过海军的通信系统发送电报,但马歇尔谢绝了,他坚持要用陆军的通信系统。让人惊讶的是陆军系统最后却是通过最费时间的西部联合电信公司拍发的电报。当这份电报几经周折到达珍珠港时,已经是珍珠港惨遭攻击的7小时以后的事了。
疑点之五: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全美上下一致要求追究有关高级将领的失察之责。结果,在珍珠港的海、陆军指挥官金梅尔海军上将和肖特陆军中将及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海军上将等人先后被撤职罢官。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比他们更为严重地贻误战机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却没有受到处分。
对于这些疑点,后来有舆论猜测是总统罗斯福与马歇尔的阴谋。1941年12月4日晚,罗斯福总统在白宫他的椭圆形办公室里同陆军部长史汀生、海军部长诺克斯、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一起研究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形势时,得到情报部门提供的报告:发现一支代号为“机动部队”的日军舰队正悄悄驶向太平洋中部。罗斯福认为,正像美国因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一样,现在也只有直接参战,才能使美国在未来获得最大的利益和最高的地位。因此,他一直想亲自率领美军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自从他第二次连任总统一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的一年时间里,美国的中立国地位已经名存实亡了。但是,他一时还无法实现直接参战的目的,因为当时美国国内的反战势力十分强大。民意测验显示,全国有74%的人反对美国直接介入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他需要一个借口,获得支持才能踏上通往战争的道路。
但对手没有给他这个借口,因为希特勒始终没有忘记美国干涉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他既不理会美国的中立活动,也不给美国以参战的借口。在对美发出的“水龙带”打击了一阵之后,希特勒立即向德国海军上将下达了严格的命令,要求任何潜艇都不准在大西洋攻击美国船队。但坚信美国必须参战的罗斯福总统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率领美国参战的机会。现在,日本人马上要给他提供那个盼望已久的机会了,罗斯福岂能放过这天赐良机!于是,他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史汀生、诺克斯和马歇尔。这就是—不通知珍珠港守军,让珍珠港遭受日军的攻击!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24节:美军海外征战记(24)
12月7日,罗斯福总统所期待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从夏威夷传来了那份著名的紧急报警电报:“珍珠港遭到袭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