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直谈到日落西山,此时两人都觉得腹中饥饿。那可是,两个人从早上到现在都没吃东西,虽然有小童送上茶点,可是毕竟点心不如干粮那么管用,于是孔融吩咐一声,让厨房准备酒席,宴请郑玄。
此时下人问道是不是一起宴请太守张大人。孔融顿时愣在了那里,急忙问道张德是什么时候来的。下人答道,晌午的时候已经来了,当时已经禀报过了,如今张德已经等了一天了。孔融这才想起来是有人禀报过自己有个什么人来访,当时光忙着跟郑玄谈论经学去了,把这事给忘了,这回可是失礼了。
随后孔融又一想,自己今天是宴请郑玄,让张德掺和进来实在是不好,便要独自去见张德。可是郑玄却不这么想,郑玄游历天下,阅人无数,对张德的身份并没有太大的排斥,张德自从到任北海太守后,北海被治理的井井有条,作为北海人的郑玄是亲眼所见的,所以在郑玄眼中,张德此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况且今天孔融是因为自己到来将张德晾了一天,郑玄心中也有些不好意思,便请求孔融将张德留下来一起吃饭吧。
孔融见郑玄说话,不好驳了郑玄的面子,况且今天让人家等了一天,自己的确是失礼于人了,请人留下来吃顿饭也是应该的,便答应下来。
而另一边,张德、陈宫和王琼三人等了整整一天,茶水点心换了无数次了,就是不见孔融到来,虽然三人都有些不耐烦,可是如今是来请人家出山相助的,所以自然不能露出一丝不满,只得在厅中干等。
一直等到日落西山,孔融才慌慌忙忙的进来,道:“张大人,真是失礼了,在下在后面略备薄酒,若是大人不嫌弃,就进来坐一坐。”
张德心说,今天太阳哪边出来了,孔融老顽固请客吃饭,新鲜啊,便答应下来。
张德三人被引到后堂,见此时后堂已经坐了不少人,都是儒生打扮,一看就知道是书院的院士。张德心说,这么隆重,今天书院的人吃错药了,自己哪会来人家不都是爱答不理的,今天竟然这么多人都来了!
张德哪里知道人家不是来迎接他的,今天郑玄来了,院中的院士当然要迎接郑玄,所以晚宴相当隆重,院中的院士全都到了。
不一会,就见孔融来了,身边还跟着管宁和一个儒生老头,这个老头六十岁左右,身穿粗布儒生服,皮肤黝黑,满脸皱纹,朝手上看去,两手都有粗茧,要不是穿着个儒生服,又和孔融在一起,张德真的会以为这是哪里的老农民呢。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让张德大吃一惊,这个老头被安排在了孔融的旁边,比管宁的位置都高。张德开始琢磨开了,这个老头是谁啊,这么高的地位,以前在书院里没见过啊,看了看陈宫和王琼两人,两人也都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不知道这个老头是谁。
众人落座后,孔融对张德道:“张大人,我身边的这位就是一代经学大师郑玄郑康成先生,今日刚到书院的;郑君,这位就是北海太守张德张大人!”
张德听了心中一惊,这个老头竟然就是传说中的一代经学大师郑玄,这人的名气可比蔡邕、卢植等人大的多,在经学的造诣当属第一,门下弟子无数!要是他能站在自己这边,恐怕天下士子必然能认可自己。想到这,张德朝陈宫看去,陈宫当然知道张德的意思,点了点头,示意张德想办法把郑玄给忽悠过来。
————————————————————————————
写了一晚上,终于完成承诺了,明天做火车回去,就能恢复速度了,求下推荐!
新建书友群一:68233823书友群二:48576714欢迎加入!
第九十四章 张德忽悠孔文举(求推荐收藏)
郑玄是北海高密人,张德到了北海后就打听过原来北海还有这么一个大人物,可是当张德派人去打听郑玄的住处的时候,来人却告诉他郑玄这个人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喜欢到处云游讲学,不在家中,要找他难比登天,所以张德就没有去拜会郑玄。
但是没想到的是,名满天下的经学大师,如今竟然出现在了六艺书院,自己的面前,而且怎么看怎么像个老农民。
其实郑玄家中并不富裕,因此,郑玄平时是靠种地为生的,所以说白了,郑玄就是个农民。
张德见到郑玄,立即拜道:“在下北海太守张德,见过郑先生!”
郑玄也是第一次见张德,这几年张德政绩斐然,官声不过,老百姓都称张德为张北海,郑玄久在民间,自然知道张德在老百姓中地位非凡,所以郑玄打心眼里并不排斥张德。因此也客气道:“张大人客气了,我不过是一个小老儿,不敢当不敢当。”
接下来众人吃吃喝喝,好不热闹,席间众人谈经论道,纷纷畅谈心得,各抒己见。陈宫和王琼都是读书人出身,所以听起来都头头是道,大感增长的见识,可是张德呢,马克思主义学过不少,论语、孟子这类的儒家经典还真没看过多少,偶尔知道的也是那几句脍炙人口的话,所以这顿饭张德吃的是好生无趣。
饭过半晌,酒过五旬,众人便趁着醉意开始吟起了诗来。汉末的诗与唐朝古诗鼎盛时期不一样。这个时候什么五言七言并不是古诗的主流,五言诗是到了建安七子以后,才开始兴起,而七言诗兴起的更是晚。汉代的诗多是抒情诗,而且很多留传下来的汉代古诗既无题目,也无作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