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朝盐铁专卖,民间用的铁都是官府定量发售的,所以民间生铁价格不仅贵,而且量不是很多。特别是黄巾之乱之后,朝廷对铁的管制更加厉害,所以武安家才没有多少多余的铁。
张德想了想,道:“老夫人,生铁的问题不用担心,在下自会从别处调来。”
“那这笔生意老身就接了!不过这点薄礼还请大人笑纳!”于氏又将黄巾端了上来。
张德一再推辞,而于氏偏要送,弄得好不麻烦,旁边武安国看不过去了,说道:“娘,既然张大人不要,你就留着吧!”
————————————————————————————————
说明一下:关于武安国的到底姓武还是姓武安,馋虫也不知道。毕竟正史上关于武安国记载的太少了。馋虫查了一下野史传说,有一说是武安国名大,字安国;也有说武安国是白起的后人,白起当时被封为武安君,后来白起获罪,白起的后人为了避祸,改姓武安。不管实际如何,馋虫在这里就当武安国姓武安吧,毕竟馋虫翻了一下三国,发现除了少数民族和复姓武将,大多数人名字都是两个字,所以馋虫偏向武安国姓武安,也算给大家点新鲜感!有不意见书友也不要和馋虫争了,小说么,本来就是虚构的多!顺便厚着脸皮再向大家要下推荐!
第六十六章 兵发东莱(修)
武安国道:“娘,既然张大人不要,咱就留着吧!”
武安国话还没说完,于氏就狠狠瞪了武安国一眼。张德才想起旁边还有个武安国,演义里这个武安国能和吕布大战十几回合,应该是个猛将,自己现在手下没多少人手,要是能把武安国招过来可不错。
想到这,张德说道:“不知道武安兄弟现在可有职务,若是没有,不如到我手下去做官可好?”
于氏一听,面露为难之情,毕竟于氏还是很介意张德的是张让的干儿子,虽然张德到了北海后所作所为,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官,可是阉党的名声,总归是不好的。于是老夫人拒绝道:“请大人见谅,我武安家这一待就只有这孩子一人,老身希望他能陪在老身身边给老身养老送终。”
旁边宗宝说道:“老夫人此言差异,我家大人乃是北海太守,就算武安兄弟到了大人手下,也还是在这北海城中,也是在老夫人身边。况且武安兄弟还年轻,正是建功立业之时,埋没民间太可惜了。”
凡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做过英雄梦,武安国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从内心里,武安国是想有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此时听宗宝一说,武安国更加激动起来,也没管张德是张让的干儿子。冲自己的母亲央求道:“娘,孩儿也不小了,就要孩儿去吧!宗大人说的对,如今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再说孩儿也有一身本事。”
“可是……”于氏犹豫的说道。
“娘,别可是了,就要孩去吧!”武安国嚷嚷道。
于氏溺爱的看着儿子,左思右想好一大会,最终还是对儿子的溺爱战胜了理智。于氏叹了口气道:“好吧,为娘答应你。张大人,小儿年少无知,以后还请您多多照顾!”
“呵呵,那是自然!”张德笑道。
……
出了武安铁坊,张德心情可好多了。没想到自己手下又多了一员大将。
回到太守府,陈宫过来道:“大人东莱来人了,看样子鱼儿已经上钩了!”
张德呵呵一乐,道:“哦,那就让他们厅中等候吧!”
张德整理了一会,来到厅中,见王师爷已经等在厅中。只见陈宫介绍道:“大人,这位就是东莱令的首席师爷王师爷。”
王师爷立刻拜道:“营陵王琼参见太守大人。”(该名字属虚构,不是后来的明朝宰相)
“王师爷是北海人?”张德问道。
“不错,在下北海营陵人!”王师爷答道。
“哦,最近东莱令大人可好?”张德问道。
一说到这,只见王师爷哭了起来,道:“大人,我家大人在新年之夜被贼人杀了!”
张德故作吃惊道:“什么,东莱令大人被杀了,怎么会这样!快细细道来!”
王师爷哭道:“从去年十一月开始,我东莱就来了一群流寇,到处烧杀抢掠,祸害百姓。我家大人多次派人征讨,可是这伙贼人狡猾异常,都被他们跑了。大年初一的晚上,也不知道这伙贼人怎么杀进城了,我家大人带人奋力抵抗,可惜不敌,我家大人也力战而亡!”
王师爷故意将管亥部说的十恶不赦,又将东莱令说的英勇无比。听的张德和陈宫心里面直发笑,这管亥派回来报信的人可就在后堂待着呢。
张德问道:“据我所知,东莱有八千守兵,怎么会被流寇攻破了呢?”
王师爷哭道:“大人有所不知,我家东莱令大人体恤下属,恰逢新年,我家大人就让城中守兵都回家过年去了,城中只留千名守军,所以才被贼人钻了空子!”
张德心想,这个王琼王师爷颠倒黑白的功夫可真厉害,明明是吃了七千空饷,偏偏说是放士兵回家过年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