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悍皇_天青江木寒【完结】(205)

  “报..辽东急奏......”就在我说到这的时候,大殿外面就传来了大喊声。就见一个传令官跑了进来。跪在大殿下就喊道:

  “禀告皇上,辽东急奏。”

  这时我和满朝的文武大臣一听是辽东急奏,都是一惊,没想到来的是如此的快。魏忠贤马上跑了下去,把奏折拿了上来。要递给我,我沉声的说道:

  “念,念个大臣们都听听,是什么内容。”

  魏忠贤一听,马上打开奏折,尖尖的嗓音道:

  “启禀万岁,泰昌二年一月十五日,后金占领了我塔山,他们的西进代善军占领了连山,两军现在在宁远城外五里处窟窿山脚下已经汇合,驻扎在哪里,现在我大明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请皇上马上派援军支援宁远城,臣袁崇焕涕上。”

  “呀!他们的行军竟然这样快。”

  “关外就剩下宁远了,这个如何是好。山海关是我们京城的东大门,马上就要直接面对建奴大军了。”

  “谁说不是。这些建奴真是太欺人太甚了。”

  “可是,我们如何能抵挡住这建奴大军呢?”

  下面的群臣们是议论纷纷。

  “啪”我使劲的拍了下御书案。金銮殿里马上就静了下来,满朝大臣都是看着我。

  我道:

  “恐怕这是在高第撤军令后,我们应该能想到的结果了,但是现在亡羊补牢,还不算太晚吧。朕想知道,为什么就一个袁崇焕敢于抵抗高第的军令,死守在宁远城内。而其他的将领都是逃跑。”

  下面的群臣还是没有说话。我有看了下孙承宗说道:

  “孙尚书,这个袁崇焕可以算是你的得意门生了,毕竟是在你的手下的,朕对袁崇焕只有一句话,就是死守宁远,要粮给粮,要衣给衣。”

  孙承宗马上走出来答道:

  “微臣,遵旨。但是袁崇焕的宁远城内军民加一起还不到万人,这是要如何叫他孤城在外死守。”

  我这个时候突然的笑了道:

  “孙尚书,袁崇焕这人是个将才,朕相信他能把宁远城守住。”

  其实我在说这话的时候,也是有很多的猜测,毕竟在历史上宁远之战是在三年后,我也不知道这次战争提前了三年了,还能按历史的轨迹走吗?

  寒风猎猎,雪花纷飞关外的天气现在恐怕在零下十五六度了。

  宁远城现在已经在后金大军的包围之中了。城内是一片的肃杀之气,虽然天气寒冷,虽然军事们都传着皮衣战甲,但是每个守城的官兵都是精神抖擞,注视着远方的平地。

  而袁崇焕此时也是一个人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看着五里外的后金军营帐。

  二十万大军,我只有一万余人如何守城。

  第一百二十四章 年少轻狂

  “宁远卫城南依山海关,北靠锦州卫,东临渤海湾。西傍热河丘陵。在袁崇焕建成后隐隐成为辽西走廊上的咽喉关隘。是整个辽东局势的要冲。是山海关的最后一道屏障,现在以成为抵抗后金大军的第一关卡了。”

  我带着孙承宗、左光斗、杨涟、等文武大臣站在沙盘前,孙承宗在缓缓的给我们讲解现在辽东及宁远的局势。

  “努尔哈赤的后金军现在在宁远卫的西北五里处驻扎,进可攻宁远,退可守连山,也是出关的唯一要道,昨日辽东战报,现在关外气温在零下三十余度。”

  我听到这就是一惊,比我估计的要低了十多度。孙承宗又接着说道:

  “现在我们宁远卫的士兵大多数都是南方过去的,很不适应这个天气,而且宁远卫现在只有不到万人,守城确实是有点困难。”说完看了看我,我皱着眉头看着沙盘说道:

  “圣旨已经到了吧?”圣旨里其实就是我给袁崇焕说的一些鼓励的话,还有现在袁崇焕是个宁前道六品小官员,把他提升到正四品兵备道,其实我想提拔袁崇焕为辽东巡抚来的,但是孙承宗说,现在袁崇焕在辽东的威望和功绩还不够,无法服众,提的太快反倒不好。

  孙承宗马上接着说道:

  “皇上,圣旨已经到了,而且袁崇焕已经回奏了。”说完从自己的袖中拿出一个奏折递了上来。

  我说道:

  “念。”

  孙承宗马上打开奏折念道:

  “微臣接到圣上圣旨,必将死守宁远,与城共存亡,臣刺血为书,激以忠义,为之下拜,将士以请校死。同城军民誓死守卫宁远。

  臣为守宁远第一,不出城野战,决意凭城固守,决不出城迎战。

  第二,在城池上设置红夷大炮,以孙化元等官员为主,培训炮手,准备迎敌。

  第三,坚壁清野,严防奸细。焚烧城外房舍,草料,转移商民入城,稽查奸细,巡守街巷路口。

  第四,兵民联防,重金赏勇。民为兵的后援保障,重视对官兵的奖赏,奖励勇敢退敌者。微臣凭借这四条足有信心守住宁远城。

  微臣兵备道袁崇焕上。”

  孙承宗念完后,微微的合上奏折,而其他的大臣听到这也都是长出了口气。

  但是我还是背着手看着沙盘上的地形局势,轻轻的问道:

  “你们认为袁崇焕能守住宁远城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